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加沙消失也许是好事,一群不劳而获,没有血性的人,整天就知道哭诉,要救济,然后睡觉生孩子

发布日期:2025-10-24 13:44    点击次数:74

加沙需要350年才能恢复? 文明伤口背后的依赖困境

在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所的展厅里,一件有着5000年历史的拜占庭马赛克地静静陈列。 它本该在加沙的一座教堂里,如今却成了“流亡者”——529件加沙考古珍宝自2007年在日内瓦展出后,再未能归家。 策展人埃洛迪·布瓦法叹息:“某种意义上,是‘流亡’拯救了它们。 否则,它们或许已在今日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

这些文物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的伤口。 加沙地带,这片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土地,如今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 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挤着超过200万人口,使其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加沙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由迦南人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由于其连接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要道位置,加沙自古以来就是纷争难息之地,先后被亚述人、埃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英国人和约旦人统治。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后,“加沙地带”成为独立地理概念。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加沙达38年之久,期间修建了21个犹太人定居点。 2005年,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撤出所有定居点,结束占领状态。

然而,和平并未随之到来。 2007年哈马斯武力夺取加沙控制权后,以色列对加沙实施了严厉的陆海空封锁,严格控制人员和货物进出。 这一封锁持续至今,已经超过18年。

封锁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加沙经济完全依赖两个收入来源:外国援助和加沙民众进入以色列务工。 后者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冲突前加沙近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失业率接近50%,年轻人失业率高达70%。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情况急剧恶化。 超过6.7万名巴勒斯坦人在炮火中丧生,上百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 加沙超过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毁,公共基础设施瘫痪,电力供应中断,供水系统被毁,大多数医院被迫关闭。

联合国报告显示,加沙地带2023年第四季度GDP收缩81.3%,创下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今年第一季度,加沙地带失业率达到惊人的81.7%。 截至今年1月底,加沙地带遭受的损失达18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22年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经济总产出。

更令人震惊的是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评估:即使立即停火,加沙也需要350年才能将GDP恢复到冲突发生前的水平。 这一数字超出了常人想象,凸显了加沙经济重建面临的巨大挑战。

加沙的经济结构极其脆弱,几乎没有成型的自主产业。 农业上,由于地中海气候带来的水资源匮乏、长期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壤退化,再加上缺乏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灌溉设备,粮食自给率不足30%。 工业方面,仅有零星分布的小型加工厂,主要从事简单的食品包装、服装缝纫,经常因封锁导致原材料短缺或燃料供应不足而停工。

国际社会对加沙的援助从未停止。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每年投入数亿美元,提供粮食救济、医疗服务和基础教育。 不少国家也持续捐赠物资,从应急用品到生产资料,甚至帮助修建基础设施。

但这些援助似乎并未唤醒当地自主发展的意识。 有志愿者回忆,加沙一些年轻人对援助物资的发放时间、地点记得一清二楚,甚至能说出不同机构发放的面粉品牌差异,却答不出“如果没有援助,自己能做些什么”。

加沙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内部政治分裂。 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高票当选为第一大党,取代法塔赫执政。 但次年双方爆发冲突,哈马斯完全控制了加沙地带,而法塔赫则管理约旦河西岸,形成对峙格局。

这种分裂局面使得巴勒斯坦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2005年撤离加沙地带,目的是通过割裂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造成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与巴勒斯坦人的利益相比,撤离加沙更加符合以色列人的利益。

领导力问题也困扰着加沙发展。 部分领导者更关注自身利益,而非民众的长远福祉。 有报道称,一些国际援助资金并未完全用于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反而被挪用至非生产性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曾经的中国也经历过艰难时刻——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粮食短缺问题困扰着亿万人民。 但中国没有陷入“等靠要”的被动,而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人民白手起家建工业,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硬是靠着双手解决了吃饭问题。

加沙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综合体。 长期封锁和冲突破坏了经济基础,政治分裂阻碍了有效治理,援助依赖抑制了自主发展意识。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

正如巴勒斯坦政治分析家穆克哈伊马尔·萨阿达所说:“以色列的封锁和禁运让加沙人感到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这里贫困和失业率不断上升,6年内经历3次战争,伤亡和破坏十分惨重。 ”

加沙的未来取决于能否打破这种循环。 但无论如何,这片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土地及其人民,不应该被遗忘或抛弃。正如阿拉伯世界研究所所长杰克·朗所言:“没有什么比被遗弃和遗忘更糟。 这次展览,我称之为一次公开致敬,向充满活力、青春无限的加沙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