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商界风云,真是比电视剧还敢编啊。
你敢信吗,娃哈哈的“公主”,宗馥莉,前脚刚宣布辞去集团所有职务,后脚她的心腹大将严学峰,那个前阵子还被调查的男人,就跟没事儿人一样,回公司打卡上班了。
这俩事儿凑一块儿,你要说没点猫腻,那真是把咱们吃瓜群众当外人了。
整个事情透着一股子“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儿,让人不禁想问,这演的是哪一出“金蝉脱壳”的大戏?
难道说,宗馥莉辞的不是职,是那份沉甸甸的、束手束脚的“继承者”身份?
她这是要甩开膀子,给自己那个听着就有点山寨味的“娃小宗”,铺一条全新的黄金大道?
这棋下得太大,咱们得搬个小板凳,好好盘一盘。
故事得从老爷子宗庆后仙逝后说起。
新皇登基,三把火是免不了的。
宗馥莉一上来,那动作叫一个雷厉风行,完全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守成之君的做派。
她先是来了一招釜底抽薪,把娃哈哈员工的合同,齐刷刷地转到了她自己百分百控股的宏胜集团名下。
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说,给娃哈哈打工的人,现在名义上都成了她宗馥莉的私兵。
紧接着,又是一阵砍瓜切菜,关停了一批跟宏胜业务没啥直接关联的工厂。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这是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资产大挪移,把娃哈哈的血肉,一点点地往宏胜这个亲儿子的碗里盛。
可问题马上就来了,这饭吃得有点烫嘴。
她想用“娃哈哈”这块金字招牌给自己的新产品背书,结果好像在法律层面卡了壳,用得不那么名正言顺。
于是乎,“娃小宗”这个带着浓浓家族烙印的新品牌横空出世。
结果呢?
市场根本不认。
老百姓逛超市,看见“娃小宗”,第一反应不是“哦,娃哈哈出新品了”,而是“嚯,这年头盗版都做得这么明目张胆了?”
名字蹭得太近,反而起了反效果,这就很尴尬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严学峰,这位被外界称为宗馥莉“左膀右臂”的关键人物,突然就被立案调查了。
官方通告说得云里雾里,没个准话。
可他进去的时间点太巧了,正好是宗馥莉改革进行到深水区,新品牌推广受挫的时候。
这下好了,外界的猜测满天飞,都说这是内部权力斗争白热化的信号。
然而,更戏剧性的还在后头。
宗馥莉一纸辞呈,宣布离开娃哈哈。
大家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严学峰就出来了,10月10号,像踩着点一样,回到了宏胜集团,继续当他的高管。
你品,你细品。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献祭一名大将,保主帅安全撤退”的味道?
网上很多人都在说,宗馥莉辞的那些个职务,八成都是虚的。
娃哈哈集团经过她这一番“乾坤大挪移”,核心资产和人力资源早就被掏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可能就是个名头响亮的“空壳子”。
她现在所谓的“辞职”,不过是把这个旧壳子往旁边一扔,自己带着真金白银和精兵强将,轻装上阵,去开创新公司、新事业。
这么一来,既摆脱了娃哈哈盘根错杂的元老关系和股权掣肘,又把改革失败的锅甩给了“旧体制”。
高,实在是高。
现在最大的悬念,或者说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个商标问题。
这事儿要是掰扯不清楚,对宗馥莉来说可是致命一击。
如果法院最后判下来,她连“娃哈哈”这三个字都不能碰,那“娃小宗”这个品牌就得彻底改头换面,从零开始。
要知道,自创一个新品牌有多难,看看“娃小宗”现在的惨淡销量就知道了。
有网友好事,去扒了电商平台的数据,说这几个月卖出去的量,连老牌AD钙奶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评论区更是重灾区,吐槽包装像山寨、名字太土、口感一般的差评一抓一大把。
想靠这么一个开局不利的品牌去打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更有意思的细节还在后面。
虽然人辞职了,但宗馥莉名下的宏胜集团,手里攥着的那些生产线可一条都没少。
有人翻出早几年的财报,发现娃哈哈很多利润丰厚的核心业务,比如饮料瓶、瓶盖的生产,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了宏胜集团的盘子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娃哈哈在前面卖水,而她宗馥莉在后面稳稳当当地收着卖“水桶”的钱。
这门生意,简直是稳赚不赔。
所以啊,这次辞职,越来越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
目的就是为了和那个问题缠身、可能还面临商标官司的“旧娃哈哈”做个切割,方便她的“新事业”换个马甲,继续利用原有的资源和渠道。
这就像是玩游戏,大号惹了麻烦,被全服通缉,那就赶紧把装备和金币都转给小号,然后宣布大号退隐江湖,以后用小号接着混。
至于严学峰那档子事儿,现在回头看,就更像是一出“苦肉计”了。
网上盛传他被查是财务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谁也没说清。
现在一声不吭地就给放出来了,还官复原职,你说这背后要是没人打招呼,谁信呢?
“代罪羔羊”这个词,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很可能就是宗馥莉在改革过程中,有些操作过于激进,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或者在法律边缘反复试探,需要有个人出来扛一下雷,把水搅浑,转移视线。
严学峰作为心腹,自然是最佳人选。
等到风头过去,主帅安全落地,再把他接回来,论功行赏。
这一系列操作,充满了资本运作的冰冷和精准,但唯独缺少了点人情味儿。
现在,整个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娃小宗”身上。
可这个新品牌,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没想好”的仓促感。
包装设计跟娃哈哈的产品线高度雷同,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来,很多消费者在超市拿错了,回家才发现,还以为是买到了假货,搞得超市也很头疼。
这种品牌形象上的模糊不清,对一个新产品来说是致命的。
更要命的是,那个悬而未决的商标官司,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一旦败诉,“娃小宗”这个名字都保不住,那前期的所有投入就都打了水漂。
说到底,宗馥莉这波操作,本质上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战略突围。
她放弃了那种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地继承家业的传统路径,因为她很清楚,守成比创业更难。
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内部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她一个“少主”,即便手握权杖,也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与其在旧的框架里跟元老们勾心斗角,不如跳出来,用自己百分之百控股的宏胜集团作为新基地,换取绝对的经营自主权。
这是一种决绝,也是一种豪赌。
她赌的是,凭借从娃哈哈转移过来的核心资源,和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商业经验,能够再造一个属于“宗馥莉”而不是“宗庆后女儿”的商业传奇。
“娃小宗”的未来,就像一场在无人区进行的越野赛,前路充满了未知和颠簸。
品牌能不能立住,最终不取决于资本游戏玩得多溜,也不取决于股权结构设计得多巧妙,而是取决于货架上的产品,能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心,让他们愿意掏钱。
这条破局之路,注定坎坷。
但它也确实给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提供了一个非典型的、充满争议却又极具想象空间的样本。
是凤凰涅槃,还是玩火自焚?
这盘大棋的结局,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宗馥莉这招险棋,最后能走通吗?还是说,她正在亲手瓦解父亲留下的庞大帝国?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