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百年战场,硬核民族让英美折戟,为何感谢中国?

发布日期:2025-07-23 21:41    点击次数:105

阿富汗:亚洲的战斗之地,曾让英美受挫,如今对中国心存感激

俄国人常被网友称为“战斗民族”,很多人听了点头表示认同。不过,似乎并非只有他们有这个称号。亚洲的一个地方,把“战斗”这个词玩出了新意。几百年来,各种帝国都曾试图征服这里,但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反弹起来比谁都厉害!

阿富汗位于中亚和南亚之间,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它周围有很多邻国,是古代东西方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文明的交汇处,因此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目光。理论上,控制阿富汗可以影响到半个亚洲,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历史上很多试图掌控阿富汗的国家都遇到了不少困难,往往结果并不如意。

人们常说英国人脸色发青。以前可不是这样。在十九世纪初,英国四处寻找殖民地,占领印度后,害怕俄国从南边逼近。于是,他们想与阿富汗建立联盟,但结果并不理想,阿富汗只想保持中立。原因很简单,英国占领印度时已经与阿富汗产生了矛盾,所以无法成为盟友。

1839年,英国军队进入阿富汗,凭借强大的火力一路顺利推进。然而,阿富汗人并没有屈服,他们先是撤退了军队,然后平民开始参与战斗。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以至于后来的英国历史书籍中都不得不提及。更糟糕的是,英国的公使也在街头遇害,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英国或许没想到,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游击战,而是民心所向的抵抗。后来调遣印度士兵增援,虽然一度引起混乱,但三年半后,英国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找不到退路。第一次英阿战争中,阿富汗竟然赢得了胜利!这一结果让英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他们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然而,在关键时刻,没人愿意袖手旁观。1878年,英国再次大举进入阿富汗,兵力达到了三万。此时,阿富汗国王试图接近沙俄,但面对英国的压力,他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沙俄虽然嘴上答应援助,但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见踪影。国王这才意识到,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的力量。

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反而激发了各地民众团结起来抵抗英军,从普通农妇到铁匠都加入了战斗。局势迅速恶化,英军几次增派援军,但最终弹药耗尽。游击队的包围让英军难以支撑,连总督都束手无策。最终,英军因持续的伤亡和僵持不下的局势,不得不撤退。虽然失去了部分外交权益,但阿富汗并没有沦为殖民地,比起其他遭受相同命运的亚洲国家,情况还算好。

这种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好,实际上心里早就积下了深仇大恨。1919年,阿富汗人在考虑是否还要让英国人干涉他们的外交事务。还没过上太平日子,战争就找上门来了。英国人并不想轻易放弃,于是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阿富汗的装备还是很差,英国的枪炮更是厉害。没想到,关键时刻老天爷帮了阿富汗一个大忙。

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情绪高涨,甘地领导了“不合作运动”。英国忙于应对国内情况,无暇顾及阿富汗,开始采取缓和措施。到了11月,双方签订协议,阿富汗得以宣布独立。即便是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也不得不低头。虽然有些讽刺,但现实中,没人敢轻视阿富汗。

后来苏联也加入了进来。1979年,苏军迅速行动,几千人直接进入喀布尔,发动了针对重要人物的攻击。通信、政府和武装力量都受到了影响。没几天,苏军的大部队分东西两路展开,形成了包围态势。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很快局势就变得复杂起来。

在美国和欧洲,冷战期间国际形势紧张。他们频繁实施制裁,美国还秘密资助阿富汗的抵抗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资金。苏联原本以为能迅速解决问题,但十年过去了,他们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士气也大不如前。谁都明白,这场战争让苏联越陷越深。最终,苏联撤军,不久后国家也分崩离析。有人认为,阿富汗战争是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也有人认为,苏联内部早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还没结束。美军曾自诩为全球警察,911事件后,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阿富汗。反恐行动听起来理直气壮。2001年战争爆发,战火连绵数年,塔利班政权最终垮台,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战斗变成了一个难以啃下的硬骨头。美军仿佛陷入了泥潭,怎么也拔不出来。虽然空中力量强大,但地面的困境却难以克服。

伤亡和花出去的钱,美国人自己都搞不清了。2012年,奥巴马决定把军队撤出来。结果没啥收获,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阿富汗吃了不少苦头。有人认为,美国一开始就没赢的希望。也有人觉得,恐怖主义是根源,战争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两种说法谁对谁错,真是说不清。

这些大国一个接一个地在这里折戟,仿佛都栽倒在同一个坑里。人们称这里为“帝国坟场”,这称号并非空穴来风,但仍然有不少人不信邪。阿富汗人民呢,生活依旧艰难,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他们,动荡不断,民生困苦,这些外人难以真正理解。

中国和阿富汗的关系很微妙。两国之间的国界只有92公里,但却相处得很平静。几十年来,两国边界线上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摩擦。阿富汗也一直坚定地支持中国的立场。在六七十年代,阿富汗就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即使自身处境艰难,阿富汗也愿意表态,坚定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当阿富汗遇到困难时,中国一直伸出援手。过去不仅提供了物资和技术援助,还给予了医疗帮助。去年疫情爆发时,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中国依然迅速捐赠了防疫物资。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阿富汗人民常常挂在嘴上。最近澳大利亚驻军出现问题,中国也立即表达了关心。

其实换个角度看,阿富汗并不是天生的敌人。面对和平和善意,它更愿意交朋友。但那些盯着土地打主意的人,不管是谁,最终都会发现这片土地并没有那么好。

不过话说回来,阿富汗也不是传说中那么无敌,那些曾经打过它的国家也吃了不少苦头,有赢有输。每次历史走到这一步,那些帝国的风光总会变成泡影,阿富汗还是屹立不倒。阿富汗的人受尽了苦难,但从来都没有低头认输。

再看那些朝代更替,阿富汗仿佛习惯了世事变迁。昨天还是战火连天,今天可能就是满地泥泞。谁还敢轻易说征服?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帝国坟场”,也未可知。

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能复杂。下一个敢尝试的,可能还没吸取教训呢。

很多事情兜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起点。阿富汗,无论人民是否能够挺直腰杆站起来,生活还得继续。这个地方,到底是苦难的终点,还是新生活的起点,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