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近几天国际局势可真是堪比连续剧,不到最后一刻真猜不到底会怎么翻转呀。
你看这边美国国务院一纸声明,把巴基斯坦那头号导致“头大”的分裂武装俾路支解放军和它的小伙伴“马吉德旅”直接拉进了外国恐怖组织的黑名单,好家伙,这刀子扎得相当直接,瞬间搅动齐了中巴印美这几家伙儿的情绪池。
本来还在一旁坐等好戏的印度,这下子直接面色铁青,心里只怕是在咒骂句句带“美利坚”的吧。
要知道,印度自家那波“朱砂行动”推出来时声势浩大,各路吹鼓手的笔杆子都快写冒烟了。
说是要为克什米尔枪击案“讨个说法”,因为抓不到凶手,索性全锅甩巴基斯坦,直接贴上了“恐怖主义国家”大标签。
看着有点像你考试没考好,回家直接怪地球转得太快,别人也只能笑着摇头。
但让人难顶的是,没人真的愿意买账。
别说中国那边看得透彻,连美国这回都不给印度面子,压根儿没跟着吆喝,这局势就有点微妙了。
再往下演,朱砂行动树大招风,结果印度自己在地面、空中和电磁领域齐刷刷吃了瘪,场面像拆穿的魔术表演,剩下全是尴尬和无奈。
可别以为这就完事了。
转头,巴基斯坦陆军新帅穆尼尔干脆亮出了底牌,说咱们是核国家,谁再敢挑衅就准备一起同归于尽。
话放得明明白白,妥妥的霸气外露。
其实听得最扎心的,还不是遥远的以色列,而是邻居印度。
这边穆尼尔话音刚落,美国就宣布跟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走上下坡路,这步棋下得真有点看头。
怎么说呢?巴基斯坦一边挨斗一边直接翻盘,美方不仅认可了它的政治地位,连带着之前口头承诺的油气投资都顺风送到了巴铁口袋里。
看着巴基斯坦和美国能如此亲密无间,莫迪估计得在办公室里跳脚。
这下印度被晾得不明不白,想把“恐怖分子”大锅倒回巴基斯坦,发现人家反而喜提世界主流支持,妥妥的黑转红剧本。
其实美国这波态度转弯,背后信号相当微妙。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有一阵子,美国为了在亚洲多线下注,俾路支解放军的存在就像是个灰色地带工具人,明明搅闹得中巴两边都难受,却总不让它戴上“恐怖”标签,说白了一直是拎着这个链子,看谁顺眼,谁不顺眼。
殊不知这一夜间风向突变,直接把它踩得死死的,不禁让人想,难道是美方真在对华关系上做了什么大的交易筹码调整?
这一出“弃卒保车”,倒是把印度兜底底牌给翻了个底朝天。
那么美方到底有多认真呢?俾路支解放军沦为共同敌人后,不光是资金渠道快被掐断,连海外账户都得遭全面清查——资金断粮是什么体验?你就想,前脚还吃着国际大餐,后脚就只剩粗茶淡饭,气势立马跌到谷底,分子们全缩山洞当起“地鼠”。
这还不是拍电视剧,现实中美式无人机加巴军热成像监控之下,他们藏身地窟怕是只能打个“躲猫猫”苦中作乐。
山洞躲得了一时,不见得扛得下一世,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还天天担心天上炸雷,会不会真的“饿晕在山里”都直接上新闻头条了呢。
此时此刻,巴基斯坦军方自然是拍手叫好,媒体上甚至形容一片“欢腾”也不过分。
你想想,多少年来被俾路支闹得焦头烂额,国内外频频失血,这一回美国突然掉头反向加持,无异于天降“神助攻”。
可别忘了,俾路支解放军跟中国这边的过节也不浅,中巴经济走廊伴随的不安事儿都跟他们撇不开关系。
有那么多中资、工程师在巴推动项目,前脚刚完成基建,后脚很可能又被爆炸声中断进度,血的教训不止一两次。
所以这锅“恐怖组织”名头一旦盖起来,对中资在巴的安全投资也算多了一层“护身符”。
中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话搁以前是愿望,放今天也算现实。
当然,风水轮流转,这会印度就真成了孤家寡人,背后原本的“代理人策略”也面临集体哑火。
早年间,印度情报机构对俾路支解放军的支持和资助圈内早已不是秘密,背后算盘不言而喻。
原想着能恶心一下中巴合作,顺便在国际上添堵,哪知道现在直接砸了自己脚面。
要是俾路支武装分子走投无路,真钻进印度门下玩避难所游戏,这“恐怖分子庇护国”的锅,印度是扛也得扛,不扛也得扛。
想想全世界都在盯着,中美联合会儿能让印度甚至难混国际关系圈,别提俄罗斯小兄弟,连点儿军火都得掂量再三。
几天前俄罗斯那点儿“友谊火焰”还未燃尽,这下紧急“灭火”怕都来不及,转向美中各方示好也未必帮得上忙。
另一个看点,就是特朗普嘴里吵得欢的那个巴基斯坦能源开发大计了。
别笑,俾路支省那一带油气资源是真的有神奇的吸引力。
这不,三方都想进去分一杯羹,中、美、巴三家联手推项目,你说谁能跟得上?
倒霉的就轮到印度,只能隔墙望着桌上的大蛋糕咽口水,谁让自己前些年把邻里关系玩脱了呢?
拍脑门闹事,有时候现实的反噬可比新闻标题来得猛烈。
回头看,这波美国态度转向,说轻一点是地缘策略微调,说重点就是抛弃边角筹码,讨好潜在大客户。
站在外交层面,这一纸声明事实上也是美方“修复”中美龃龉的一种试探,既抛橄榄枝,又在贸易、地区安全议题上留有余地,好做下一步价码。
不少评论说,现在真有点风暴前的宁静,谁也不敢轻易押宝哪个阵营会彻底胜出,但局势确实较以往那几回合更偏向“正义值”。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算计就和打牌差不多,谁敢把烂牌直接亮出来,谁就会先被请下牌桌。
这次美国选择“拆台”印度,顺手拉中巴一把,实际也是看好了亚洲能源地盘、技术合作和未来市场蛋糕。
不过,理性一点讲,美国的温情牌不可能无偿送人。
谁都晓得,当下美中关系说坚如磐石也未必,说料成散沙也不对,留个活口才是自在生存之道。
此次的好处,首轮由中巴尝甜头,后面可就得凭真本事继续较量了。
巴铁军方可以开心几天,接下来俾路支解放军也许还能在某个阴暗角落负隅顽抗,但大潮已去,翻腾总归没什么前途。
对于印度,倘若一味死磕,重归冷战思维,除了让自己陷入孤立,恐怕收获的只会是“国际公敌”的标签和更多制裁风险。
行文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叹,国际关系就是个大型现实秀,没点演技根本混不下去?
一份声明,翻转的是大国心思,也击碎了小国的幻想。
归根结底,地缘游戏里没有天生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此刻能上菜的合伙人。
说说,你觉得这场大国“组队换边”里,谁赚了最大便宜?巴基斯坦能否彻底平息安全隐患?美国会不会“今日让步,明日收割”?欢迎下场评论,别光看热闹,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