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这地方,最近有点意思,人社部门牵头,搞了个“红石榴”就业行动,听着就喜庆。
这事儿不是光喊口号,还真有点门道,瞄准了临夏州那些老乡,想让他们口袋鼓起来。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那份合作协议说起。
金昌跟临夏州,还有金川集团,三方一拍即合,签了个“卖身契”合作框架协议,目标很明确:资源共享,一起搞事情。
这市、县两级的人社部门也不是吃素的,赶紧对接,签了一堆劳务合作协议。
这架势,摆明了是要织一张大网,把两地的资源都拢到一块儿。
金昌这地方,也真是下了血本。
为了提升老乡们的就业能力,他们搞了个“校企合作”模式。
你想啊,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金川集团培训中心,都是响当当的牌子,跟临夏州一合作,直接来了个“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这哪是上学啊,简直就是定向培养,包分配!
当然,光有技术还不行,还得有平台。
金昌人社部门联合市委统战部、金川集团,组织企业去临夏州天祝县、积石山县等地摆摊设点,搞专场招聘会。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2024年到2025年间,一百多家企业,五千多个岗位,敞开了招人。
前几天,又拉了65家企业去参加济临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看来是铁了心要把就业渠道给打通。
更绝的是,金昌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搞了个“零工驿站”。
这名字听着新鲜,其实就是个便民服务点,提供岗位推荐、维权援助啥的。
万一有老乡跟老板闹了矛盾,劳动监察和仲裁机构还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创业方面,那个“金昌创业空间”也挺给力,服务了八百多个创业者,还树典型、推广案例,想让大家都撸起袖子自己当老板。
这事儿,金昌是想玩真的。
他们打算把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还要拓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让大家学到真本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深化跟临夏州等地的劳务协作,把“红石榴”就业行动从“数量引进”变成“质量提升”。
说白了,就是想让更多老乡实现高质量就业,腰包鼓起来。
不过,这事儿真能像他们说的那么顺利吗?
你想啊,跨区域的劳务协作,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
比如,两地的政策差异、文化差异,还有老乡们的适应能力等等。
金昌的“零工驿站”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观察。
毕竟,这种便民服务点,很容易流于形式,变成摆设。
再说了,光靠政府牵头,企业配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我看未必。
就业这事儿,最终还得靠老乡们自己。
他们愿不愿意走出家门,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技能,才是关键。
当然,金昌的这些举措,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他们想通过劳务协作,帮助民族地区的老乡们脱贫致富,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至于能不能成功,还得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但愿,这“红石榴”就业行动,能像石榴籽一样,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更多老乡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