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翡翠直播间里,助理少看一个0,268万的珍品被标成26.8万秒杀。当熟客周某火速下单后,这场看似“捡漏”的交易,却撕开了直播电商最隐秘的伤疤——价格不透明的狂欢下,究竟谁在为失误买单?
直播间的数字游戏:一场标价失误引发的连锁反应
广东四会这起离奇案件中,商家杨某父女为提升直播间热度,刻意对熟客周某隐瞒翡翠吊坠的真实报价,仅以“大七位数”话术制造悬念。当助理误将268万输成26.8万时,三个月消费超百万的周某立即完成支付。商家次日发现错误却未及时沟通,直至周某转手以130万与他人达成协议后,矛盾彻底爆发。
这场纠纷暴露出直播电商的典型套路:用模糊话术吊足胃口,靠信息差刺激冲动消费。而当人为失误撞上熟客经济的非理性循环,流量反噬便成为必然。
饥饿营销的翻车:价格不透明如何收割消费者
商家刻意回避明码标价,用“砍价空间”“限量秒杀”的话术营造紧迫感。周某的消费记录显示,他在三个月内豪掷百万购买翡翠,正是直播间“情感绑定+限时优惠”策略的典型猎物。
更讽刺的是,这件引发纠纷的翡翠本就是周某委托商家代寻的高端货品。商家为炒热直播间故意不透露报价,最终因操作失误自食其果。这种“悬念式营销”本质是双刃剑——既撬动消费者冲动,也为后续纠纷埋下伏笔。
行业乱象的照妖镜:松散管理下的责任转嫁
事件中商家至少存在三重过失:未建立价格双人校验机制、失误后未第一时间沟通、放任员工承担全部责任(涉事助理遭开除)。而货品被原主转卖的操作,更暴露行业普遍存在的权责混乱。
法院判决既认定“重大误解”支持撤销合同,又判商家赔偿周某50万损失(含定金、利息及预期利益),释放明确信号:标价失误不是免责金牌,商家必须为管理漏洞付出代价。
破局之道:从“价格迷雾”到透明消费
平台应强制高价商品明码标价,设置价格修改二次确认流程。消费者则需警惕“独家优惠”话术,留存交易记录。此案中周某若能提供商家事先知情268万报价的证据,判决或将逆转。
当268万的翡翠不再雾里看花,直播电商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机。价格透明化不是束缚,而是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