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蒸发800亿,英伟达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轮到美“被反制”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18:47    点击次数:190

导读:一夜蒸发800亿,英伟达陷反垄断调查,外媒:轮到美“被反制”了

近期,一则重磅消息在全球科技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宣告,针对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一事启动进一步调查。

据悉,这已是今年我国对这家美国科技巨头采取的第二次重大监管举措。消息一经公布,英伟达在盘前交易中股价大幅下挫2.4%,市值蒸发逾800亿美元。

远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美国人斯科特·贝森特,在会谈结束后面对镜头,面色铁青地抱怨道:“这着实是个糟糕的时机!”稍有洞察力之人皆能看出,贝森特所谓的“时机论”,不过是其内心防线崩塌后的托词。归根结底,此次精准监管举措,直击该企业要害。

需知晓,就在两天前,美国强行将23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大部分为半导体领域的中流砥柱)列入实体清单,妄图凭借这种“先发制人”的手段,在贸易谈判中对中国形成掣肘。

然而,他们全然未曾料到,我国此次并未如过往一般选择隐忍退让,而是果断启动了对英伟达的调查。这一波反击,迅速且凌厉,令华盛顿方面猝不及防。

为什么偏偏是英伟达?

众所周知,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他国企业发展,可谓不择手段。从实施制裁、限制人工智能(AI)产品出口,到将一家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每一步举措都彰显出“我若无法占有,便绝不让你发展”的蛮横姿态。

英伟达便是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用以实施压制的重要“棋子”。长期以来,英伟达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近乎形成垄断态势,尤其在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无论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大模型训练,还是小型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研发,均依赖其图形处理器(GPU)。

然而,英伟达却凭借这一垄断地位,做出诸多“恃强凌弱”之举。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英伟达明确承诺了“不捆绑销售、保证技术兼容”等七项条款,可随后却将这些承诺弃如敝履。更有甚者,有报道称其在阉割版产品中预留“后门”,企图监控企业的技术动态。这种既谋取巨额利润,又妄图扼制企业发展的行径,早应受到严格监管。

值得庆幸的是,民众的认知是清晰且客观的。即便该方案曾遭受诋毁,但目前已在国内市场初步立足并获得了良好反馈。多位用户表示,相关产品或服务“表现更为稳健”“状态十分良好”。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一方面蓄意打压他国企业,另一方面却对我国依法对英伟达展开调查一事叫嚷“不公平”,这种双重标准的行径着实令人贻笑大方。据相关消息披露,在特朗普执政时期,英伟达与美国政府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美国政府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市场出售阉割版产品,作为交换条件,英伟达需将其在华利润的15%上缴,以填补美国国债的亏空。

我国此次对英伟达的调查,若最终证实其存在垄断行为,英伟达不仅将面临约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5亿元)的巨额罚款,还可能被要求开放相关技术标准。这一举措不仅会切断英伟达的重要财路,更将直接打乱美国政府通过抽取利润来偿还债务的如意算盘。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也难怪斯科特·贝森特会如此气急败坏。

事实上,我国敢于对英伟达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并非毫无底气,而是源于国产技术切实的崛起。往昔,我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英伟达的产品与技术。然而,近年来,美国的每一次打压,都成为中国企业自我鞭策、砥砺前行的动力。如今,我们早已告别了“离了英伟达便无法开展相关业务”的阶段。

昇腾910B已在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实现了对英伟达产品的替代,其在大模型训练效率方面毫不逊色。思元系列产品以及数据中心处理器(DCU)也在持续快速迭代,性能不断取得突破。甚至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也开始采用国产技术搭建人工智能研发平台。

短短数年之间,国产技术实现了从“基本可用”到“性能优良”,从“个别场景替代”到“大规模批量应用”的跨越,硬生生在英伟达的垄断壁垒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当前我国启动对英伟达的调查,实则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不再需要仰人鼻息,不再依赖他国技术平台——因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已然崛起。

这一次,轮到美尝尝“被反制”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