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刀砍向日本车,美国车企却先崩了!
通用福特哭诉:每卖一辆车倒贴4000美元
中美谈判倒计时3天,全球贸易战火升级!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美日达成“史诗级”贸易协议,日本汽车关税从25%直降到15%,还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
消息一出,日本车企欢呼雀跃,丰田股价应声上涨4%。
但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工厂里,通用CEO玛丽·博拉盯着财报上11亿美元的单季亏损,当场摔了咖啡杯。
福特工厂流水线的工人彼得算了一笔账:自己组装的F-150皮卡,50%零件来自墨西哥和中国,25%关税让每辆车成本暴涨6000美元。
而隔壁停车场里,刚卸货的日本丰田SUV,因为新关税只加征15%,反而比上周便宜了800美元。
“这简直是用美国工人的饭碗给日本车铺路!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连夜印发抗议传单。
特朗普宣称美日协议是“美国工人的胜利”,但通用、福特、Stellantis(克莱斯勒母公司)立刻组团打脸。
三巨头联名向白宫提交抗议书,核心就一句话:北美制造的汽车,实际税负比进口日本车还高。
这里有个致命陷阱:按照美国现行规则,一辆车要有50%零件产自北美,才能算“美国制造”。
日本出口的整车,零件几乎零美国成分,只需交15%关税。
通用在墨西哥组装的雪佛兰,因用了中国电池和韩国屏幕,零件北美占比勉强达标,却要叠加25%整车税+10%零件税。
底特律的汽车分析师詹姆斯摇头:“这就好比对自家孩子收保护费,却给邻居家发补贴。 ”
损失已经变成具体数字。
通用第二季度净利润暴跌35%,11亿美元亏损中,7.2亿来自关税成本。
福特更惨,预计2025年利润缩水15亿美元,生产线被迫压缩。
Stellantis,这家在印第安纳州雇了6000人的公司,因为关税挤压,半年亏掉27亿欧元,不得不关停加拿大工厂。
汽车工厂的警报只是开始,关税链条正砸向美国普通人。
沃尔玛货架上,除臭剂和蛋白粉悄悄涨价12%,宠物粮贵了8%;亚马逊上中国产的USB数据线,两周内从9.9跳到14.5。
耶鲁大学报告算了一笔账:每户美国家庭今年得多掏2800美元,低收入群体损失更是富人的三倍。
钢铁行业上演着魔幻一幕。
美国钢铁巨头克利夫兰-克利夫斯,靠着25%进口钢税垄断市场,二季度出货量暴增7.5%,股价飙升53%。
下游的戴姆勒卡车工厂急得跳脚,美国本土钢铁价格半年涨16%,卡车底盘成本激增,生产线被迫减速。
“我们成了关税的人质! ”戴姆勒采购总监在电话会议里怒吼。
小企业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加州创业公司Explorer Cold Brew,原本靠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和印度奶茶年赚百万,现在玻璃瓶成本涨50%、咖啡豆涨10%。
创始人戴维攥着毛利率从30%暴跌到12%的报表苦笑:“1890年就免税的咖啡,如今竟成了贸易战炮灰。 ”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正逼出更凶猛的反击。
欧盟把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列入加税清单,波音飞机、肯塔基威士忌、哈雷摩托全在靶心。
德国经济部长直接放话:“8月7日前没达成协议,空客生产线立刻换波音的订单! ”
中美博弈则像高手过招。
今年5月日内瓦谈判,美国咬牙放开H20芯片对华出口,中国则松了稀土阀门。
6月伦敦会谈,美国解除大飞机发动机限制,中国稀土出口量单月回升24%。
现在第三轮谈判箭在弦上,7月2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中美将正面交锋90天关税休战延期问题。
稀土成为中国的王牌。
美国军工巨头雷神一枚导弹要用4公斤稀土,但中国掌控全球90%精炼产能。
逼得苹果紧急转向,签下5亿美元合同,扶持美国唯一稀土商MP Materials在德州建厂。
“没有中国稀土,F-35战机生产线只能停工。 ”五角大楼报告写道。
压力锅已到爆破边缘。
福特宣布F-150皮卡全系涨价8%,最畅销的King Ranch版突破$7.5万,销量应声下跌15%。
经销商琳达指着展厅里的库存车:“去年库存周转30天,现在压到90天,银行利息都快付不起了。 ”
裁员潮,Stellantis一口气裁掉900名美国工人,加拿大工厂直接停摆。
通用削减了俄亥俄州工厂的夜班生产线,500名工人领了遣散费。
汽车城镇罗切斯特山市的调查显示,30%企业计划今年裁员,60%暂停投资。
一些车企开始“叛逃”全球化。
现代汽车启动“美国制造2028计划”,把钢板本土化率从35%提高到68%。
但工程师私下吐槽:美国冷轧钢板价格比韩国贵22%,效率还低,“这哪是自救,是慢性自杀! ”
当美国车企叫苦连天时,特朗普却给菲律宾送上“超级优惠”,菲律宾商品零关税进美国,美国货入菲却收19%税。
这种明显失衡的协议,暴露了白宫的真实逻辑:用市场准入换供应链去中国化。
车企想抄近道? 没门!
中国电动车企曾借道墨西哥工厂出口美国,去年卖了18万辆。
但新协议规定:整车墨西哥零件占比超40%才能享优惠,逼得比亚迪紧急调整供应链。
福特前CEO马克·菲尔兹点破真相:“所谓美国制造,不过是把中国零件在墨西哥组装一遍。 ”
连美国钢铁业都在钻空子。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一边享受关税红利,一边偷偷进口巴西低价板坯,因为“五年采购合同还没到期”。
洛伦科·贡萨尔维斯CEO笑着承认:“等合同结束,我们绝对只用美国钢! ”(备注:合同还有5个月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