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当齐风鲁韵相约“青未了”

发布日期:2025-07-10 11:58    点击次数:154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当赓续千年的齐风鲁韵,在万家灯火的光阴流转中,洋溢清廉之美,镌刻时光尺度,既昭示过往,也指引当下与将来。

近日,两则与清廉有关的消息引起公众关注和点赞,一则是6月14日,山东博物馆将与山东省图书馆合作推出“名铸典册·镜鉴千秋——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另一则是7月3日,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示展演活动成功举办。两场廉洁文化的盛宴,在文物与文艺的交响中,恰似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望,共同谱写齐鲁大地的清廉篇章。

“名铸典册·镜鉴千秋——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依托正史方志记载和馆藏珍贵文物、珍稀文献,精选先秦至明清山东籍或在山东为官的管仲、于慎行、郑板桥等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多维呈现齐风鲁韵的廉政史诗、廉脉图谱。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大赛则以光影、戏剧、书画、文创、文学等形式,实现齐风鲁韵的清廉“转译”,并通过展示展演活动,生动诠释和传播清廉理念。当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与各种鲜活的文艺形式邂逅,经艺术家和爱好者的慧心巧思、匠心独运,从“怦然心动”的相遇相知到“心有灵犀”的相契相伴,“文脉”与“廉脉”相融互促、次第花开。

廉洁文化,无形而有质,温润而持久。在齐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清廉文化犹如一泓清泉,潺潺不息、历久弥新。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不慕名利,到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从冯惟敏“一毫不染是根基”的谆谆叮嘱,到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积淀形成独具魅力的廉洁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清廉“宝库”,蕴含着砥砺风骨、涵养风范、启智润心的澎湃力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现代人的语言、思考习惯和接受、存储信息方式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化需求日益多元、新颖,不变的是对优质内容、贴心场景的追求和喜爱。走进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参观者可以通过点击,向屏幕中的欹器蓄水,在“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的过程中,互动式体验“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可以观览孔府“戒贪图”AI动画,打破时空限制,沉浸式感受“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警示。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示展演活动同样提供一场视听盛宴,非遗创演秀、诗歌朗诵、戏剧光影秀、人屏互动小品等舞台表达形式和节目内容,融合视觉科技、流量影视IP“哪吒”等现代元素,可谓异彩纷呈,既让观众沉浸其中、印象深刻,也在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无限可能。

差异化的呈现手段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与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示展演活动在时空上、展品上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展览的廉喻·物语单元中,专门介绍了极具山东特色的文物铜獬豸。该铜獬豸出土于山东潍坊,相传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展示展演活动现场,专门设置獬豸文创摆台,烙画、剪纸、铜雕、泥塑、年画、面塑等“非遗”技艺呈现不同的獬豸形象,或憨态可掬、或极目远眺、或侧耳聆听,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廉洁文化建设只有融入基层、贴近群众,才有生命力。两项活动的“出彩”“出圈”得益于契合社会公众的审美和期待。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创作大赛百花齐放,参赛作品类型几乎涵盖了所有廉洁文化作品的艺术形式,既有直面现实、发人深省的创意表达,也有格调高雅、寓教于美的艺术探索,代际穿透力强、影响辐射面广。山东古代清官廉吏史话展依托山东省博物馆开放性、公益性、广博性、可及性等特点,让游客在近距离观览中,心慕手追、见贤思齐,实现廉洁文化、娱乐休闲“双向奔赴”。近年来,各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平台和专业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专展,比如,去年6月29日,“水月松风——山东新城王氏家族廉政文物展”在淄博市博物馆开展;今年4月19日,“竹影兰风——郑板桥特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等等,为研学、团建、旅游、科普提供优质平台,将廉洁文化更好融入社会融入大众,增进文化自信,凝聚清廉共识,不断浓郁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齐风鲁韵相约“青未了”,梦幻开场,精彩不断!相信随着清廉山东建设不断深入,廉洁文化浸润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定会带来更多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