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一句“AI眼镜要取代智能手机”,科技圈立马炸了锅。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场争夺战里,中国供应链公司早已卡住核心位置。Meta的Ray-Ban眼镜、小米的智能眼镜,背后站着四家A股公司:歌尔股份、恒玄科技、水晶光电、瑞芯微。 其中瑞芯微的销售净利率高达25.96%,比其他三家的零头还多——代工巨头歌尔股份忙活半天,赚的竟是辛苦钱。
歌尔股份吃的是代工饭,Meta Quest系列80%的订单是它做的,还独家代工苹果首代消费级AI眼镜。 2024年它在全球AI眼镜代工市占率冲到65%,华为、小米的眼镜订单也攥在手里,年规划产能超过500万台。 2025年CES上,歌尔秀出一款仅重58克的参考设计眼镜,用上了Micro-LED和体全息波导技术,显示和拾音效果都提升了。 但这行当周转快、杠杆高,财务杠杆用到2.481倍,总资产周转率0.444次,可惜净利率拖后腿,赚的都是规模的钱。
Meta Ray-Ban眼镜里的主控芯片是它家的,市占率超30%,小米、华为也用它的芯片。 2025年Q1,恒玄净利润猛增590%,它的BES2800芯片支持语音唤醒和环境降噪,特别适配AI眼镜对低功耗和实时交互的变态要求。 恒玄在财务上走得稳,盈利能力排第三,不如瑞芯微和水晶光电,但技术适配性让它卡住了生态位。
全球光波导模组30%市场是它的,Meta Ray-Ban、雷鸟、小米的光学方案都由它供。 光波导模组能占AI眼镜硬件成本30%以上,技术壁垒极高。 水晶掌握反射光波导和体全息双技术路径,量产良率提升让成本下行,2025年Q1净利润增长显著。 它还在横向扩展,切入车载AR HUD和VR头显领域,跟宝马、蔚来都搭上了线。
瑞芯微靠的是算力霸权。 小米AI眼镜的“心脏”RK3588芯片是它独家供的,NPU算力跑到6TOPS,能本地跑端侧大模型,响应速度提升3倍。 2024年瑞芯微净利润增长341%,2025年Q1再增超500%,销售净利率冲到25.96%,断层式领先。 它的芯片价格只有国际竞品的60%,在中低端市场优势明显。 瑞芯微不玩高杠杆,纯靠技术和产品赚钱,盈利能力堪称印钞机。
四家公司路数迥异:歌尔规模制胜,恒玄卡位细分,水晶技术立身,瑞芯微赢在算力和盈利。 但行业爆发背后是整体红利——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增速更是冲到116.1%。 IDC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会达到1451.8万台,中国占比超40%。 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在抢食蛋糕。
AI眼镜时代,供应链之争就是技术话语权之争。 歌尔代工再强,利润大头还是被品牌方捏着;瑞芯微、水晶光电这样握核心技术的,反而捏着定价权和生态位。 但未来是谁家的? 没人敢下定论——技术迭代太快,客户订单会转,今天的王者明天也可能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