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钢铁行业迎来关键转折信号!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钢铁行业周度更新报告》,尽管整体仍处传统淡季末期,但多项指标显示行业基本面正在悄然修复,需求边际回暖、库存压力趋缓,供给端出清进程加快,行业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从核心数据来看,上周(9月8日-12日)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达843.33万吨,环比上升15.5万吨,释放积极信号。
其中板材消费表现亮眼,环比增长17.97万吨,而建材消费小幅回落2.47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钢材总库存虽环比上升13.91万吨至1514.61万吨,但升幅明显放缓,且处于历史低位,表明当前累库速度已显著下降,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
与此同时,钢厂库存继续下降3.50万吨,显示出钢厂去库存意愿强烈,市场信心略有恢复。
供给端呈现结构性调整。
虽然五大品种钢材产量微降3.41万吨,但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双双回升,分别环比上升3.43和4.39个百分点,反映出部分高效产能仍在积极运行。
然而,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依然承压,247家样本钢厂盈利率为60.17%,环比下降0.87个百分点。
不过,螺纹钢和热卷的模拟吨毛利分别达到148.5元/吨和140.5元,较前期有所回升,显示成本压力边际缓解,行业盈利中枢有望逐步修复。
原材料方面,铁矿石港口库存小幅上升至13849.47万吨,但四大矿山总发货量大幅下降,叠加政策层面对产量压减的明确导向,未来原料供应或将趋于宽松,进一步减轻成本端压力。
焦炭、焦煤价格则延续下行趋势,有利于降低炼钢成本。
政策层面释放重大利好。
近期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坚持“支持先进、倒逼落后”的原则,推动供需动态平衡。
这一政策导向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为优质钢企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宏观需求端呈现分化态势。
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是拖累钢铁需求的主要因素。
然而,基建和制造业用钢需求保持增势,成为支撑钢铁消费的重要力量。
此外,1-7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11.4%,显示海外市场需求强劲,为国内钢企提供了重要增量空间。
综合来看,国泰海通证券认为,钢铁行业正处于基本面修复的关键窗口期。
需求端有望逐步触底企稳,供给端在长期亏损背景下已开启市场化出清,叠加政策强力引导,供需格局将持续优化。
长期而言,具备技术领先、产品结构升级、成本控制优势的龙头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环保趋严、超低排放和碳中和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重点推荐三类企业:一是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普钢龙头,如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等;二是低估值高股息的特钢领军企业,包括中信特钢、抚顺特钢、图南股份等;三是受益于需求复苏的上游资源品企业,如河钢资源、大中矿业、安宁股份等。
风险方面,报告提示需关注供给端收缩不及预期以及下游需求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但总体来看,随着传统旺季临近,叠加政策发力,钢铁行业有望迎来阶段性回暖,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本文由国泰海通研读,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原文标题:2025-09-18-国泰海通证券-国泰海通证券-钢铁行业周度更新报告:需求边际上升,累库速度环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