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日海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77%股份。 按当日收盘价计算,预计套现约1.21亿元。 日海智能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实现收入13.1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49万元。
这并非个例。 2025年9月22日,联翔股份、浙江医药、日海智能和西陇科学四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告。 股东减持通常被视为利空消息,往往意味着公司内部人士对近期前景持谨慎态度,或是资金需求迫切。
联翔股份两位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74%。 舟山联翔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计划减持不超过2.58%,森隆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1.16%的股份。 减持将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进行,减持价格根据市场价格确定。
浙江医药股东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961.6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减持将于2025年10月23日开始,2026年1月22日结束。 公告明确表示,此次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西陇科学部分实际控制人黄伟波、黄伟鹏、黄侦凯和黄侦杰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1755.6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及偿还股票质押融资。
这四家公司的减持计划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1-8月,A股市场经历了显著上涨,但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也较为活跃。 这通常是市场上涨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股东倾向于在股价高位兑现收益。
2025年以来,A股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仅8月前两周就达470亿元,同比激增62%。 近2个月A股股东已套现近900亿,涉及400多家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年内涨幅较大的热门赛道成为减持的“重灾区”。 这主要源于相关个股股价大幅攀升后,股东获利了结的意愿较强。
股东减持的动机多种多样。 公告中最常见的表述是“个人资金需求”。 对于私募基金、产业资本等财务投资者,在其投资周期到期或需要调整投资组合时,也会选择减持退出。
部分公司尽管股价上涨,但基本面并未同步改善。 例如德明利,在半年报披露盈利大幅下滑前,实控人便抛出了减持计划。 日海智能在发布减持公告的同时,也披露了中期亏损的情况。
市场对大股东减持通常反应负面。 减持增加了股票的供给量,在需求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会导致股价下跌的压力增大。 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可能传递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的信号,影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
合盛硅业的第四大股东富达实业多次进行大额减持后,公司股价出现了明显下跌。 药明康德在宣布大额减持计划后,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大股东减持可能带来正面反应。 如果大股东减持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且市场预期良好,那么也可能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 立华股份尽管面临减持,股价自9月23日起震荡走高。
监管层已对减持行为加强规范。 2024年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仍在持续发挥效力。 监管层通过强化预披露、挂钩公司业绩、封堵绕道减持、严惩违规行为等举措,未来违规减持、无序减持的现象预计将进一步减少。
投资者在面对股东减持时,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减持公告,及时了解大股东的减持计划和减持进展。 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对公司的基本面、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如果公司基本面良好、发展前景广阔,那么大股东减持可能只是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者还应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将资金投入到多个行业和领域,以规避单一股票带来的风险。
从减持方式来看,“清仓式减持”、高比例减持或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的减持,其短期冲击通常更大。 而通过大宗交易、比例较小的减持,影响相对有限。
浙江医药股东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的股份,而日海智能第一大股东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 西陇科学实际控制人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中集中竞价交易拟减持不超过1%,大宗交易拟减持不超过2%。
二级市场对这些减持公告已有反应。 日海智能公告当日下跌0.93%,成交额1.61亿元,换手率3.70%。 尽管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9.11%,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4.96%。
银行业等部分板块则获得了重要股东和高管的频频增持。 这是因为银行业业绩表现稳健,2025年上半年超六成上市银行营收净利双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且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吸引了长期资金布局。
与整体市场的减持潮形成对比,银行板块的增持现象表明市场资金正在不同板块间进行重新配置。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健业绩和低估值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