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被狂热粉丝“壁咚”窒息:当喜爱变成一场集体围猎

发布日期:2025-10-10 23:02    点击次数:191

"鸡排哥别走!"——这句话本该是对美食的留恋,却变成了对摊主的围堵。10月3日晚,那个在夜市为大家煎炸美味鸡排的男人,被热情过度的顾客们逼到了墙角,差一点喘不过气。这看似荒诞的一幕,折射出当代社会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粉丝狂热正在异化成群体暴力。

从喜爱到围猎:一场失控的狂欢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那个令人窒息的瞬间:数十双手同时伸向鸡排哥,有人拽衣袖,有人拉围裙,更多人高举手机向前拥挤。这位以亲和力著称的街头美食家,脸上的笑容逐渐扭曲成惊恐。他说出的那句"我要窒息了",既是对当下处境的控诉,也是对盲目追捧的抗议。

这种群体行为模式并非孤例。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群聚集并产生共同目标时,个体判断力会显著下降。每个人都认为"我只是拍个照",但集体的力量却形成了难以控制的洪流。鸡排哥被推挤到墙角的过程,恰如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描述的群体失控场景:理性消失,冲动主导。

流量时代的身份困境

鸡排哥的遭遇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在人人皆可成名的时代,公众人物是否必须承受边界被无限侵犯的代价?那些伸向他的手机,既是对美食文化的热爱,也暗含着对流量红利的攫取欲望。每张合影都可能成为社交媒体的内容资产,而鸡排哥本人,则沦为这场注意力经济中的道具。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事人礼貌性的配合被解读为无限度的许可。鸡排哥事后表示:"一个个拍照我很高兴",但群体却将其理解为"可以任意对待"。这种认知偏差,暴露出当代人际交往中的权利失衡——追捧者往往忽略被追捧者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狂热之下的冷思考

当鸡排哥被挤压在墙角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被过度消费的网红,更是一面映照当代社会心理的镜子。这种"为你好"的伤害,存在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控制,存在于粉丝对偶像的疯狂追逐,甚至存在于我们对身边每个人的期待中。

真正的喜爱应该留有呼吸的空间。正如鸡排哥朴素的呼吁:"我们一个个顺溜地拍个照"。这句话蕴含的不仅是拍照方式的建议,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热情需要克制,喜爱需要边界。

下次当我们举起手机对准他人时,不妨先问自己:我是在记录美好,还是在制造困扰?记住,再美味的鸡排,也需要适当的火候;再深厚的喜爱,也需要得体的距离。毕竟,没有人应该为了满足他人的喜爱而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