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干部年龄的话题有了不小的变化。过去提到选拔干部,啥都喜欢“年轻化”挂嘴边,仿佛只有年轻人能带来活力和动力。但就在今年8月初,官媒罕见地点名“干部年轻化”,建议“慢慢培养”,一下子让不少人开始琢磨:这一轮风,怎么就变了?
仔细看看,原来是干部年轻化带来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年轻的确有活力,可也是不是啥都能一蹴而就?一些地方反映,现在光年轻不管事的现象越来越多,毕竟领导岗位,还真不是单靠冲劲就能顶住压力。有朋友在机关、国企上班,他们也发现这次提拔没再提“年龄优先”,反倒是业绩、能力成了更重要的考量点。40岁、50岁的员工也开始有了更大的机会,过去可能觉得舞台没自己什么事,现在反而迎来了曙光。
以前大家都说青年干部带着活力、懂创新,能搅活官场那潭水,调整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但这些年发展下来,大家发现年龄确实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不过老中青结合、经验积累同样很重要。很多情况说明,干部队伍年龄多元其实更靠谱。如果只顾着“年轻化”,结果可能就是刚上岗没经验,遇事手足无措,难顶大任,甚至还得“补课”。
实际上,这次风向的调整也是对过往经验的一种反思。专业人才之所以被认为是发展的中坚力量,无非是因为他们经历多,遇事有判断。近年来不少地方、单位拿年轻干部“练手”,把管理岗位变成了试验场,结果折腾一圈,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成效。难怪有网友感慨:还是看业务,别啥都看年纪。
现在重新强调干部成长要“文火慢炖”,把那些实绩突出、干活让人放心的员工选出来,才能让事业有真正的后劲。干部选拔该关注谁有真本事,别让一堆有能力、却因年龄被忽略的人被埋没。毕竟,有的岗位不是年轻就能胜任,经验和能力才是硬道理。
干部能上能下成了真正的核心标准。把能干事的人摆在合适的位置,让没啥作为的让位,为真正靠谱的人才腾出空间,这才是务实有效的选人办法。这样一来,不管多大岁数,只要有本事、有担当,事业就有盼头。
你对干部年龄和成长怎么看?聊聊你的看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