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找到动手理由后,菲军机趁势闯入黄岩岛,歼-16战机紧急升空驱离
南海又被搞得不太平,这回直接轮到菲律宾两架侦察机冲进了中国的黄岩岛上空,把场面瞬间拉满。中国这边反应很快,海警和空军同步出动,一组是地面盯防,一组就是那熟悉的歼-16战机升空,全程跟着看着,不多废话直接驱离。
官方通报里说得清楚,事情发生在10月16日上午,两架菲律宾飞机没打招呼就飞到了黄岩岛附近。中国海警局第一时间启动管控程序,还原现场就是“全程监视+依法驱离”。发言人刘德军措辞够硬,说菲方最近各种借口频繁靠近黄岩岛,这是明摆着侵犯主权、影响地区安定。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类摩擦表面看是小事,但背后的戏码复杂得很。前一天,美国国务院刚放话,说什么“中国撞击”了菲律宾公务船,又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翻出来强调一遍,就是想让外界知道,只要有点风吹草动,美方随时可以插手。这声明一出不到24小时,菲律宾军机就冒头去黄岩岛,有种“剧本演练”的既视感。
这套路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就在几天前,菲律宾两艘公务船跑铁线礁附近溜达,中国海警当场拦截,还公布了视频证据:完全是菲方危险操作导致擦碰。但对面的嘴皮子功夫强悍,当场甩锅说中方故意撞他们,美方立刻接棒开怼。一套流程下来,“挑衅——喊冤——美国指责”,标准三件套齐活儿。
不过这次升级明显,从以前的船只较劲变成军用飞机顶风作案。飞机闯领空已经算严重侵权,更别提还带记者拍摄,就是奔着舆论炒作来的。有画面、有素材,再剪辑一下包装成自己被欺负,然后交给美国拿来做文章。这门生意,现在连产业链都成型了。
尤其值得琢磨的是美国现在越来越直白地找机会介入,他们公开声明里点名条约第四条,只要菲国那些“军事单位、公务船、飞机”受到攻击,美国就能顺理成章插手。但问题是,每回主动出击的都是菲律宾,到底谁才是真正制造麻烦的一方?美方根本不关心事实真相,只需要一个合适的话题或者理由。这一次又是一波新的试水,让人感觉像是在不断测试底线一样。
每逢这种情况,美国总会把所谓“防御协议”挂嘴边,却对菲律宾自身责任只字不提。不管铁线礁的视频怎么摆在那里,美方照样批评中国,对实际情况选择性失明。他们关注的不是真实,而是什么时候能继续留在南海玩下去。只要这里乱一点,他们就能一直待下去,所以很多时候最大风险恰好就在于这些搅局者不停造势。
现在南海南北东西各路力量混杂,各种打法一起上阵:媒体炒作、法律诉讼、心理博弈,还有武力威慑层层叠加。最活跃的是菲律宾扮演员,美国负责幕后策划,经常通过基地建设、 无人艇 布置以及情报共享等新花样,把这一片区域逐步变为实验田。这些操作对于稳定毫无益处,只会让安全形势越发复杂化,让亚洲热度持续攀高。
但归根结底,中方法律和行动上的态度始终如一,无论压力多大,都不会退缩半步。从铁线礁事件到最新一次黄岩岛危机,从执法部门到外交渠道,全员统一口径:中国领土主权绝不能被侵犯。不管哪家挑事儿结果只有一个:来了必然送走,没有商量空间。
冷静才是解决之道,可惜有人偏爱刺激,每次冒险除了消耗信任值,也没剩多少好处可捞。我觉得中方面对挑战挺有耐心,不断提醒相关国家注意自己的行为范围,该驱赶的时候果断执行没有含糊空间。这些话讲了一遍又一遍,大概再怎么装傻也听懂了吧。
从整个过程来看,这次所谓“闯岛秀”的剧情并没有悬念,两架侦察机钻进来,被歼-16锁定然后轰出去;镜头拍足素材存档,美英舆论机器马上上线开工。不过仔细掂量一下,其实最后除了虚假的胜利气氛以外,并没有任何实际收获,多添点紧张而已,为别人递刀子罢了。
南海现实残酷,有维稳派,也有专职搅局的人;有人想合作共赢,也有人专注利益分配。在争议处理方式上,中国坚持谈判沟通、不主动惹事,但关键节点绝不会松懈或妥协。而类似的小插曲每过一次,就更说明守住自家土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的做到滴水不漏,那份坚定,看得见摸得到,没有讨价还价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