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逗。
咱们这边前脚刚说要给稀土出口上点“规矩”,克里姆林宫那头后脚就跟踩了电门似的,一蹦三尺高。
普京政府的反应,快得不像是在处理国家大事,倒像是在双十一零点抢一部打了折的手机。
一瞬间,稀土这玩意儿,在俄罗斯的字典里就从“能卖钱的土”,直接升级成了“国家主权存续”级别的圣物。
你瞅瞅,这哪是简单的贸易反制,这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牌局。
克里姆林宫就像一个在旁边看了半天牌的精明赌客,眼瞅着桌上最大的两位——咱们和老美——“啪”地甩出一张王炸,他才猛然一拍大腿,原来自己口袋里也藏着几张差不多的牌。
再不掏出来,就只能干瞪眼看人家把钱都赢走了。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那位铁腕秘书绍伊गु,最近洋洋洒洒写了篇长文,那架势可不是为了拿稿费,那是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上,给俄罗斯的未来画了一张藏宝图。
这图的核心,就是在西伯利亚那嘎吱作响、零下五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硬砸下7000亿卢布——换算一下,小600多亿人民币呢——去搞一个从矿坑里刨土到终端高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豪华套餐”。
他们管这个叫什么?
“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三位一体。
说白了,就是要在中国和美国这两棵大树中间,愣是劈出一条小道,当个所谓的“第三极”。
这口气,大得能把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成热风。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莫斯科看来是真把这句话听进去了。
绍伊古把这事儿和“俄罗斯主权”直接画等号,这话说的,比西伯利亚的冰还硬。
这已经不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GDP问题了,这是一场押上了国运的豪赌。
因为他们看透了,当我们的稀土出口管制,能让欧美那些高端制造业巨头集体犯心脏病的时候,这种能随时“断电”的能力,才是新时代真正的硬通货,比核弹头好使。
当然,普京政府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
俄罗斯的经济一直有点“偏科”,严重依赖卖石油和天然气,就像一个学霸,理科满分,文科常年不及格。
现在,他们想用稀土这个小小的支点,去撬动半导体、永磁材料这些总共12个下游产业。
这可不就是那个偏科生突然觉醒,买了全套教辅,准备逆袭成全能学霸吗?
更有意思的是,绍伊古还特意cue了一下“全球南方”国家,说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新选择。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你品,你细品。
不就是冲着我们占全球85%精炼产能的市场份额来的吗?
想在我们的后花园里,也种上他家的向日葵。
只是,理想的翅膀再硬,也得扇得动现实的空气。
俄罗斯的家底确实厚,全球17种稀土,他家有15种,2800万吨的储量,全球前五,稳稳当当。
这就像地主家有的是地,不慌。
可问题是,你有地,也得有会种地的农民和先进的拖拉机啊。
现实的巴掌,扇得是真响。
第一,技术是个无底洞。
俄国专家自己都憋不住承认,90%的开采加工设备得从一张白纸画起。
这就好比你拿到了一本《九阴真经》,结果发现是用甲骨文写的,一个字不认识,除了当枕头,啥用没有。
第二,钱呢?
那7000亿卢布现在还停在PPT上。
一边是西方的制裁,一边是乌克兰那边的无底洞,俄政府的腰包早就勒得紧紧的了,哪来的余粮?
最要命的,还得说是西伯利亚那鬼天气,零下五十度,钢铁都冻得发脆,想在那儿搞大规模的冶炼,那设备不得穿三层羽绒服?
绕了一大圈,莫斯科那双鹰一样的眼睛,最终还是落在了我们身上。
这选择,既有点拉不下脸,又不得不如此。
虽然我们刚给稀土技术出口挂上了“概不外传”的牌子,但他们还是想通过政府层面喝喝茶、聊聊天,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这其中的博弈可就有趣了,简直是一出精彩的对手戏。
就算我们点头,俄罗斯企业面对40%的进口设备成本也得肉疼;想找外资?
西方资本家现在看见“俄罗斯”三个字躲得比谁都快,印度那些朋友呢,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间,是另一个不讲情面的裁判。
按俄罗斯自己的规划,这条产业链从无到有,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
可这十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的“稀土+”战略可能已经玩出了新花样,技术壁垒更高了;美国拉着他那帮小兄弟搞的北美供应链,说不定也已经像模像样了;更别提非洲那片沃土,指不定又冒出几个大矿。
这就好像一场马拉松,俄罗斯不仅起跑晚了,鞋还穿错了,眼睁睁看着别人都快到终点了,他还在起点系鞋带。
所以说,这场围绕着一撮撮稀土的战争,戏码才刚刚开始。
我们有技术有市场,美国有盟友有资本,俄罗斯手里攥着原始股——资源,三方都在这个牌桌上,谁也不想先弃牌。
这赌的已经不只是一个产业的兴衰,而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的权力版图。
莫斯科的这场豪赌能不能赢,就看它能不能在内忧外患中,真的变出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了。
这出戏,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