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问计划#张雪峰这几年火得很,张口闭口就是"考公务员最稳""体制内才是王道",听得人耳朵起茧子。这话乍听挺实在,细琢磨却像给年轻人灌迷魂汤——把人都往一条道上赶,这哪是培养人才,分明是在制造"考试机器"。公务员当然是个好饭碗,稳定体面待遇不差,可全国每年上千万人考公,真正能上岸的才几个?我认识个985毕业生,连续考了五年公务员,头发都熬白了还在刷行测题。问他为啥不试试别的,他说"张老师说了,宇宙尽头是编制"。这话听着就邪性,合着十四亿人都该挤独木桥?那些搞科研的、创业的、做手艺的,难道都是走错路的?更可怕的是这种论调在毁人志气。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还没见识过世界的广阔,先被灌输了"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有个学计算机的学生,实习时发现写代码比考申论有意思多了,结果家里天天拿张雪峰的视频逼他考公。现在这孩子代码也不写了,整天念叨"三十五岁失业论",活像未老先衰的小老头。要我说,这种恐慌营销比成功学还害人。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我老家有个做木匠的,专修古建筑榫卯,现在被请去大学当客座教授;前同事辞职开烘焙工作室,去年还拿了国际奖项。这些人在张雪峰眼里大概都是"不务正业",可社会不就是需要各色人等吗?都去当公务员,谁来做芯片、拍电影、搞新能源?年轻人该有敢闯敢试的劲儿。二十年前说"公务员热"还能理解,现在人工智能都要取代基础岗位了,还鼓吹"一考定终身",这不是开倒车吗?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人,有的是在实验室熬夜的科研狗,有的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他们眼里的光,可比那些死记硬背申论范文的考生亮堂多了。说到底,张雪峰们贩卖的不是职业规划,而是焦虑感。把人生简化成"稳定=成功"的公式,这比"读书无用论"还误人子弟。真要给年轻人指路,就该告诉他们:世界大得很,容得下公务员,也容得下不肯进体制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