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大宅门》里那位倔得挺的白景琦,又是《汉武大帝》里有胆有识的刘彻。
他用一辈子的演技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已经成了“老戏骨”的象征。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电视里演“硬汉”的男星,背后还有一位气质优雅的老婆,名字叫赵奎娥。
九月底,当网友偶遇年近七十的赵奎娥时才终于明白:
原本就能看出,陈宝国对她的坚持一直都有明显的表现。
赵奎娥那份从容不迫的气质,早在五十年前就开始展现出她的风采。
到1974年,年仅18岁的她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正式成为了表演系的一员。
那时候的她,不光长得漂亮,专业课成绩也是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
她在朗诵、形体和台词方面都特别厉害,谁都知道她是中戏里公认的“学霸校花”。
老师夸她“有灵气,有韧劲”,而跟她关系好的同学们都佩服她的出色表现。
那会儿的赵奎娥,从不靠颜值吸引注意力,但她身上自带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气场。
并不是说追求完美那般刻意打扮,而是对自己专业的尊重,以及对自身标准的严苛要求。
为了把话剧演得更到位,贴合角色,她毫不犹豫地剪掉了多年的长发。
正是这种对演技的热爱和追求,让她在中戏校园中,和陈宝国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那会儿的陈宝国,还只是个性格活泼的小男孩,可偏偏被赵奎娥的那份“专注”给吸引住了。
他后来在采访里笑称:
那会儿追她的人多得排了一长队似的。
从每天接热水到一起逛校区,两人之间的聊得越来越频繁。
他们之间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浪漫,只有点点滴滴的真心实意。
大家都说“毕业季”就是“说拜拜的时节”。
像这两位“内敛”得很的人,直到快要毕业的时候,才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毕业,陈宝国就被安排到剧团,经常跑出去巡演,赵奎娥则留在学校教书。
北京和各地的距离,让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遥远情侣”生活。
虽然距离拉开了他们的距离,但却没有变成彼此之间的“鸿沟”,反倒让他们的感情越发深厚,倍感珍惜。
一直到1982年,陈宝国凭借《赤橙黄绿青蓝紫》摘得了第一届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
他的事业终于开始露出一点头儿了。
领奖的瞬间,他心里第一想的就是给赵奎娥一个温暖的家。
到那年年底,两人终于牵手走过八年的爱情长跑,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之后的赵奎娥,本来还能在演艺圈继续打拼,更上一层楼。
在1982年,她在《人到中年》中饰演的姜亚芬这个角色,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到1986年的时候,她主演了《昨夜的月亮》,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呢。
到了1989年,她因《有这样一个民警》这个角色,荣获飞天奖最佳女配角的称号。
那时候的她,演技和名气都丝毫不比陈宝国差。
就在儿子陈月末出生之后,她竟然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决定。
鱼和熊掌,这两个不能同时拿,得看你怎么权衡啦。
一边是势头正猛的事业,一边是地悉心经营的家庭,赵奎娥心里早就明白了答案。
为了家里,赵奎娥打算先搁一搁自己的演艺生涯。
她慢慢减少了接戏的频率,后来干脆半隐退,把更多的心思投到家里去了。
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遇到的大小事情,她都一手包办。
在陈宝国父亲病重的那三年里,都是她一直陪着,一点点安抚着陈宝国的心。
丈夫在台上光彩照人,她则在背后默默维护这个家。
这“退半步”的决定,并不算是妥协,而是对家庭责任的体现。
赵奎娥的付出,陈宝国一直记在心上。
说起婚姻里谁更辛苦,他总爱扬声说,“我夫人付得更多。”
那会儿家里穷,出国的钱舍不得花,硬是攒着给她买了一件大衣。
颁奖那会儿拿了奖,一拿到手立马转身就和赵奎娥抱在了一起。
每每有采访问起妻子,他总是一副“宠溺又认真”的表情:
只要喜欢一个人,就要用心去珍惜。
这句话,成了他们40年婚姻里的座右铭。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里,陈宝国从来不给绯闻留任何发展的空间。
真是做到那句话了,“在繁花似锦中穿行,却一点尘埃都不沾。”
每次获奖,他的感谢词里总少不了一句:
感谢我那太太,几十年风雨同舟,始终在身边,奎娥,我真心爱你。
在屏幕上,他要么是“皇帝”,要么就是“硬汉”。
可在家里,他却老老实实的听妻子的话:
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照做。
转眼几十年过去,曾经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赵奎娥,现在看起来越发散发出一种优雅的气质。
而这份雅致,也在最近被网友偶然碰见时,展现得越来越明显。
九月底左右,有人在浙江普陀山碰巧遇到陈宝国和他老婆。
在香火缭绕的殿宇边上,陈宝国身穿一件白色印花T恤,挎着个黑色双肩包。
就算两鬓微微泛白,依然站得笔直,精神十足。
赵奎娥就站在他身边,穿着一件宽松的白色上衣,搭配浅色的休闲裤。
鸭舌帽盖住了大部分脸庞,看着不算特别精致,但却带点随意自在的味道,让人觉得轻松自然。
有个游客鼓起胆子走上前去打招呼,俩人之间没有明星那种冷漠,反倒多了点像长辈一样的温和和善。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头一次被网友撞见。
两人平时私底下的样子,就像一对普通的老夫老妻似的。
他们常常一块去 shopping,一起散步,还会共进饭点。
地方虽不一样,但每次碰巧遇到赵奎娥,网友们总会被她那种“不摆架子”又处处流露出优雅气质的样子给惊艳到了。
这份优雅,从来都不是靠表面的华丽堆出来的。
她并不在意“奶油般的年轻面容”,能够坦然面对眼角的皱纹。
她对名牌没什么追求,觉得衣服舒服干净就行了。
她不插手娱乐圈那些事儿,只专注于自己的小日子。
偶尔会回中戏给学生讲几场课,也会陪家人溜达溜达。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
优雅可不是靠装扮出来的,日子过得踏实,自心有底气,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结语
从1982年的那场婚礼一直走到2025年,一起去了普陀山。
陈宝国和赵奎娥四十多年的婚姻,没有刻意铺陈出那些激烈的剧情,只有平淡中点点珍重与陪伴。
赵奎娥的优雅,源自她18岁那会儿对事业的满腔热情。
到了中年,她懂得了怎么取舍,为了家庭甘愿退让半步,这份责任感真是不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陈宝国那份“坚持不离不弃”可不是轻易得来的。
他心爱的,从不只是年轻时的容颜,而是她身上那份内在的出众和优雅。
这份彼此倾心的爱情,也让他们在日子里,变成了彼此最理想的样子。
#金秋养生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