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百度搜索宣布进行10年来最大改版,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支持超千字文本输入,并集成AI写作、作图等功能。
随着国产软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其逐步从“要求用户适应工具”转变为“让工具主动理解用户”的重大变革,已将其推向了更加的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的日益成熟,原本的静态的、单一的用户体验模式逐渐被动态的、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所所代替,必然地就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转变。
为什么百度要改版?用户体验的"代际革命"
传统搜索引擎要求用户用关键词"迁就"算法,而百度智能框的升级本质是交互范式的颠覆。
当用户能直接输入千字长文、上传视频或语音时,搜索行为就从"猜机器能懂什么"变为"说我真正想说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用户的表达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文字逐渐向多元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表达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兴起也使得机器终于能更好的理解我们所说的“自然的语言”。
国产软件的"服务基因"觉醒
这种"工具服务人"的理念正在国产软件中形成共识。
以无代码平台云表为例,其诞生就是为解决"业务人员不懂编程却要搭建系统"的矛盾。
某制造企业用云表搭建ERP系统时,财务人员直接拖拽模块定义流程,两周就完成了传统开发需要半年的工作。
这种低门槛设计,与百度智能框"不要求用户学习搜索技巧"的思路如出一辙——好工具应该消弭技术鸿沟,而非制造障碍。
技术民主化:从专家工具到全民生产力
百度智能框集成AI作图、写作等功能,云表让普通人开发管理系统,本质上都是技术民主化的实践。
过去这些能力专属于程序员、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如今通过自然交互(如语音/视频搜索替代关键词)、可视化操作(如云表的Excel式界面)以及场景预置(如政务版Office内置公文模板)三大手段,将专业技术转化为"人人可用"的基础设施。
就像电力的普及让家庭不再需要自备发电机,现代软件正把AI、开发等能力变成即插即用的公共服务。
服务型软件的三大设计准则
从百度到云表,成功的国产软件升级都遵循着:
1.需求前置:百度通过分析数十亿次搜索行为发现,用户越来越倾向用长文本表达复杂需求;
2.技术隐身:云表把数据库、API等概念隐藏在拖拽操作背后,就像智能框隐藏了算法复杂度;
3.场景闭环:永中Office直接内嵌OFD公文编辑器,避免用户在不同软件间切换。这些设计都在践行同一个原则:用户应该专注业务目标,而非工具使用。
未来已来:软件将如何继续"人性化"?
当百度搜索开始理解视频语义,当云表用户用语音描述就能生成管理系统,我们正在进入"意图即服务"的时代。
随着国产软件的不断进步,我们可能将迎来三大革新:
将交互的自然性推至极致如通过脑机接口的全新人机交互、将AI的预判的精准性推至极致如AI能自动生成最符合企业的报表、将协同的深度推至极致如跨平台的工作流的自动化等。
但核心始终不变——正如百度搜索框变大的物理尺寸象征着服务意识的扩展,最好的技术永远是让人感受不到技术存在的技术。
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软件的价值观。
当工具不再需要说明书,当技术开始理解潜台词,这才是国产软件真正的"智能化"突破。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