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坚定立场,依靠中国应对内战困境,拒绝美国援助

发布日期:2025-11-20 07:51    点击次数:178

话说,叙利亚外交部长阿萨德・希巴尼最近宣布,打算在11月初正式去中国走一趟。你瞧,这个经历了十多年的内战折磨的国家,为什么在曾经试图靠近美国之后,忽然又转头看上了中国?

现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家园和烂摊子难以收拾,叙利亚这会儿跑去找中国,真能如他们所愿得到帮助吗?

自朱拉尼掌权以来,叙利亚的日子不仅没有变得好了,反倒是一点一点走向更严重的困难。这场持续了十多年多的内战,早就把这个国家的基础给毁掉了。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叙利亚的基础设施损坏超过60%,道路瘫痪、工厂停产,连最基本的电力供应都变得不稳定。

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都在为温饱而苦苦挣扎,失业率更是飙升到80%,年轻人想找份糊口的工作都难如登天。

再加上叙利亚的经济基本上崩溃,石油这块儿本来是叙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在产量缩到战前的零头,农业系统也全面崩盘,粮食自给能力大大减弱,人民的生活物资不得不靠进口维持。

叙利亚货币的贬值更是雪上加霜,比起战前,币值已经跌了百倍,上下波动,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一斤小麦的价格涨了差不多30倍,普通家庭根本承担不起这个负担。

朱拉尼以前还指望美国能带来转机,今年5月专门通过沙特牵线和特朗普见面,还给人一种强烈的讨好姿态,像建雕像、盖大厦啥的,都拿出来了。不过最后,实质性的帮忙完全没有,啥都没沾着。

美国既没有给予经济支援,也没有帮叙利亚缓解国际制裁,反倒让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变得更加难堪。

由于朱拉尼临时政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叙利亚的对外贸易和人道援助受到许多限制,要靠自己摆脱困境,几乎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在联系美国未果之后,叙利亚终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希巴尼此次访华,表面上是为了商谈经济合作以及中国在叙利亚重建中的角色,实际上隐藏着三个与国家生死攸关的核心诉求。

叙利亚现在特别缺钱和技术,而中企在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这些方面的经验,正是他们这会儿最需要的东西。

比如说,修好霍姆斯炼油厂能让石油产量回升,大马士革到阿勒颇的公路一修好,物资运输路子就顺畅了,搭建通信网络能帮民众重新联络起基本的联系方式。

要是能请中方企业来帮忙做这些项目,生活会变得更方便,更多人也能找到工作,能有效缓解高达80%的失业率带来的各种社会压力。

再说呀,在阿萨德政府当初,叙利亚和中国签了个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可是因为战乱不断,加上国际制裁,始终没能正式开启。

要是这个协议能重新启动,对叙利亚未来十几年走向就至关重要了,就像给经济装了一台强劲的发动机一样。

还有个心愿,就是希望中国能帮忙搞好战后重建。联合国估摸着,叙利亚的重建费至少得花掉4000亿到6000亿美元,可这数字放在叙利亚那点国力来看,简直天文数字。而且啊,光是砸钱可不行,重建这事儿可不是花钱就能搞定的。

目前叙利亚国内的局势还远没有稳定下来,北边的库尔德武装还在活跃着,掌控着一些石油产区。

再加上临时政府内部各种派系林林总总,地方上的武装力量也没全部归顺。有些地区甚至被地方军阀把控着,没统一的法律框架和税收体系,就算有资金进来,也可能因为乱局而打了折扣。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挺强的,在中东地区也有不少成功的重建经验,比如帮伊拉克修复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啥的,不仅能协调各方关系,还敢于投入大量资金行动起来,正好是叙利亚眼里能扛起重建大任的合适伙伴。

叙利亚还希望靠中国的帮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但因为没有被广泛接受,几乎没有发言权,外贸方面受限制,国际合作也难以展开,就连联合国的一些援助项目也难以顺利对接。

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逐渐上升,近些年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是不断攀升。

要是得到中国的认可和帮忙,叙利亚就能逐步打破国际孤立,重新走进国际主流,这对于缓解制裁、争取发展资源可真是太关键了。

叙利亚想让中国伸出援手,不过中方的门可不是随便就能敞开的。合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叙利亚得守住中方的底线,而这个点现在朱拉尼政府还没能做到。

为了合作,必须得把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别触碰底线放在第一位。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态度一向很坚决,凡是威胁到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事,都成了合作中绝不能逾越的一道不可跨越的壁垒。

之前叙利亚临时政府曾经安排一些被国际认定为恐怖组织成员担任高级军官,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反恐的普遍共识,也直接涉及到中国的安全利益。

多次向叙利亚表达了严重关切,核心诉求也很明确,要采取实际措施,清除恐怖势力相关的因素,停止一切可能威胁到中国安全的行动。

只有叙利亚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拿出真正彻底、可查证的整改措施,让中方感受到他们维护共同安全的决心,才能为合作消除最重要的障碍。

而且,要达成合作,得靠双方平等互惠、彼此信任,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帮衬。

中国了解叙利亚经过十多年的战乱之后,现如今面临的重建难题真是不容小觑。基础设施倒塌了超过60%,三分之二的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更是高达80%。这些难题确实需要国际社会给予合理的帮助和援助。

合作归根结底是大家一块儿努力,不是中方单方面背负风险。之前,叙利亚方面表现得挺亲美的,曾通过第三方牵线跟美国前总统会面,还提出建雕像、盖大厦什么的,有点争议的建议。

这样摇摆不定的外交方针,确实让中方对他们合作的稳定性和诚意开始产生了一些合理的担心。中国期待的,是一个立场明确、说到做到的合作伙伴。

一方面,要真心实意地寻求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另一方面,还得在国际交往中表现出对合作伙伴的基本尊重,别搞那种一边请求帮助,一边又和其他势力暗中搞暧昧的两面行为。

只有叙方在外交立场上表现出对合作的重视,在实际行动中与中方建立互相尊重、互相支援的互动,才能真正把合作从愿望变成实际行动。

要推动合作,得把焦点放在叙利亚民众最紧要的生活需求上,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中国对叙的帮助,关键还是围绕解决当地人民最迫切的生存和发展难题来展开。

比方说,修再被战火破坏的公路、电网、通信系统,搞好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还得多创造点就业岗位,帮忙缓解那80%的失业率带来的民生压力。

这些方面的合作一方面要靠叙利亚游的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还得拿出切实满足民生的合作方案,不能只停留在空口说白话的层面。

中国愿意为叙利亚的和平与发展出力,但这份援助有明确的底线,不能触及安全红线,合作的诚意不能少,关注民生的导向也不能偏离。

只有叙利亚方面真正做到这些前提条件,两边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基础,把援助变成切实利好的事儿,让两国都受益、区域都得益的双赢局面,而不是空喊口号、难以落实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