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仲夏时节,加拿大政府于7月17日发布了一项重大贸易政策调整。
现任总理卡尼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这项针对特定钢材的关税新政。
根据最新规定,自本年度7月31日起,所有进口钢材中若含有中国"熔炼与浇铸"工艺环节的制品,将面临25%的额外关税征收。
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还大幅削减了对非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的钢材进口配额。
具体而言,这些国家的年度进口总量将被限制在2024年基准数值的50%,较原先规模直接减半。
对于超出配额限制的进口钢材部分,加方还将追加征收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政策特别豁免了来自美国的钢铁产品。
这项豁免权源于美加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自由贸易协定关系。
明眼人都能察觉到,这份突然宣布的关税政策背后暗藏着向特朗普政府示好的政治意图。要知道就在上周,美方刚刚单方面提升了对加拿大钢铝产品的惩罚性关税税率,并对其他关键出口商品发出了新的制裁警告。
作为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型经济体,加拿大近四分之三的对外贸易额都来自南方邻国。面对如此悬殊的经济实力对比,加拿大总理卡尼显然不敢正面挑战美国的贸易政策。但令人费解的是,他转头就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个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贸易伙伴。
卡尼政府试图以"反倾销"为由为其关税政策辩护,但官方贸易数据彻底揭穿了这一借口。最新统计显示,在加拿大全年钢铁进口总量中,美国产品占据半壁江山,而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这种不成比例的关税打击,最终只会让加拿大本土制造商承受更高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在安大略省工业重镇,一家为北美汽车巨头供货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令人震惊的成本对比表。原本采用中国钢材每吨可节省近千元人民币的成本优势,在新关税政策实施后将彻底逆转。这位企业家愤怒地表示:"现在要么大幅提高产品售价,要么裁减一半员工,政府必须对此负责。"
讽刺的是,就在加拿大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其自身正遭受着美国更严厉的贸易制裁。魁北克省历史最悠久的钢铁集团已经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原因是美国50%的惩罚性关税使其产品完全丧失了价格竞争力。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段子形象地比喻道:"卡尼捅出去的刀,最终十倍扎回自己身上。"
中国方面的反应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短短两天之内,北京就亮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制措施。
中国政府针对部分农产品进口关税作出重大调整:油菜籽、豌豆及猪肉制品将被征收高达100%的进口关税,同时水产品进口关税提升至25%的税率水平。
商务部门已正式启动对加拿大贸易政策的反歧视调查程序,重点审查其是否存在系统性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限制措施。
中国粮油企业已与澳大利亚方面达成15万吨油菜籽的试运协议,同时双方正在洽谈后续25万吨的长期供应合同。
这一系列贸易措施对加拿大农产品出口形成精准打击。作为加拿大油菜籽曾经的最大进口国,中国市场需求曾占加国该品类出口总量的七成,年均贸易额接近20亿美元。
加拿大草原省份的农产品仓储能力已接近饱和,萨省农场主联盟负责人近日率众前往首都渥太华请愿,表示若无法获得新订单,大量农场将面临贷款违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贸易部门去年仍在公开场合宣称其占据中国油菜籽进口市场90%的份额,而当前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为填补市场供应缺口,俄罗斯菜籽油对华出口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其2024年对华出口增幅达75%,首批14万吨菜籽已顺利抵达中国港口。
澳大利亚正抓紧时机扩张市场份额,中澳两国围绕菜籽杂质标准的磋商进程明显加快。
据悉,首批15万吨试验运输的菜籽货轮已经启程离开澳大利亚港口,这标志着两国农产品贸易进入新阶段。
国际油脂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拿大出口的菜籽现在需先运往阿联酋进行加工精炼。
这种迂回贸易路线导致每吨菜籽油的综合成本激增超过200美元,大大削弱了加拿大产品的竞争力。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加拿大在中国菜籽进口市场的占比出现断崖式下跌,从巅峰时期的90%骤降至不足三分之一。
俄罗斯、澳大利亚和阿联酋三大供应商异军突起,共同瓜分了约60%的中国进口市场份额。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图片显示,温哥华港口积压的菜籽形成壮观"山丘",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加拿大现任政府的贸易政策被舆论痛批为"政治豪赌",其后果正由农业部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
更具争议的是,加拿大单方面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的做法,直接推高了本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农产品关税争端进一步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行压力,形成双重打击。
超市货架上的菜籽油价格标签令人咋舌,相比去年同期涨幅高达4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菜籽却面临滞销困境。
为满足国内需求,加拿大不得不以更高价格从美国进口大豆油,这种反常现象引发广泛质疑。
汽车制造业也难逃冲击,福特加拿大分公司已正式宣布全线产品价格上调8%。
涨价主因直指钢材等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攀升,企业被迫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国际资本对加拿大投资环境信心动摇,丰田公司突然叫停了安大略电池工厂的扩建计划。
外资企业的担忧主要源于政策的不确定性,担心随时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监管变化。
官方最新经济数据令人忧心,7月份通胀率攀升至4.8%,创下近年新高。
更严峻的是,家庭债务规模持续膨胀,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77%,远超警戒线。
在多伦多大学就读的艾米丽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声,生动反映了民生困境。
她无奈表示:"过去10加元能买一整瓶菜籽油,如今同样的钱连半瓶都买不到。"
加拿大总理卡尼原本希望通过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来换取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让步,但事态发展却完全走向了相反方向。
美国政府非但没有松口,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加拿大实施贸易打压,特朗普团队甚至声称加拿大的钢铝产品"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将50%的惩罚性关税永久化。
面对加拿大的挑衅行为,中国方面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商务部正式宣布将对加拿大出口的钾肥和林业产品启动贸易审查程序,并可能进一步加征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国内政治局势因此陷入动荡,阿尔伯塔省长公开谴责联邦政府"牺牲西部农民利益来换取东部选区的选票",引发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激烈对立。
连一向支持政府的加拿大主流媒体也开始倒戈,《国家新闻观察》在头版用醒目标题痛批:"卡尼的对华政策无异于经济自杀!"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马大维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为了讨好美国而放弃中国市场,这是加拿大自二战以来最愚蠢的外交决策。"
钢铁关税政策非但没能重振加拿大本土制造业,反而导致国内制造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
在油菜籽贸易战中失去中国市场后,加拿大农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许多农场濒临破产边缘。
国内通货膨胀持续恶化,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外国资本纷纷撤离,更让加拿大政府难堪的是,关键时刻还遭到美国这个"盟友"的背刺。
在这场闹剧中,澳大利亚成为唯一获利者,他们不仅轻松接手了中国市场空出的订单,还毫不客气地向困境中的加拿大农民抛出橄榄枝:"欢迎来澳洲从事油菜种植,至少我们这里总统不会坑害自己的国民!"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