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卡尼站在一家冒着热气的钢铁厂里,对外宣布将对中国钢铁加征重税。然而,就在他话音未落的几个小时后,地球另一端却传来消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油菜籽贸易,在中断五年之后,即将重新解封。
这并非简单的贸易对抗。它更像是一出略带荒诞色彩的剧本,加拿大本想摆脱美国的重压,却选择了“背刺”中国,最终两头落空。
加拿大经济的脆弱性,使其在国际贸易博弈中长期进退失据。其高达75%的出口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特别是钢铁行业,近九成的产品都销往南方邻居。这种极度捆绑的经济命脉,注定加拿大难以摆脱被动。
近期,美国政府对加拿大的贸易施压达到顶点。本月10日,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渥太华,将自8月1日起对所有加拿大商品全面征收35%的关税。
这无疑是对加拿大经济的一次沉重打击。此前,去年4月美国启动的钢铁关税战,已导致加拿大钢铁对美出口暴跌15.7%。
贸易逆差飙升至71亿加元的历史峰值。面对这般压力,加拿大曾试图反抗。
他们设立了10亿加元的基金,扶持本土钢企,并考虑对美反制。但华盛顿方面对此置若罔闻。
特朗普甚至嘲讽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个州”。更补刀要求其支付610亿美元,以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过去一年多,加拿大为向美国示好,已做出不少动作。自去年10月起,它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
同时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甚至宣布,明年年初还将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及关键矿物征收关税。
然而,这些“投名状”并未换来美国丝毫宽容。加拿大发现自己无路可退,最终将目光转向了东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卡尼政府将矛头对准中国。本月16日,卡尼宣布,自7月底起,所有含有“中国熔炼和浇铸”成分的进口钢铁将额外征收25%关税。
此外,对中国钢铁进口量直接砍半。超出配额部分,还将额外加征50%关税,总计最高可能面临75%的重税。
卡尼解释,此举是为了防止中国钢铁因美国关税政策,转而大量涌入加拿大,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加拿大的这番操作,迅速引来了中国的有力反制。就在卡尼发表声明的数小时后,路透社独家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
中澳油菜籽贸易,在冻结五年后,即将解封。首批15万至25万吨油菜籽正待启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年消耗量超过400万吨。加拿大曾独占其中64%的市场份额,年出口额高达27亿加元。
此前,中国已在今年3月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这次中澳贸易的解冻,无疑精准打击了加拿大农业的软肋。
中方谈判代表已精细敲定了植物检疫条款,要求杂质含量控制在1%以内。这展示了中国寻求替代供应源的决心和效率。
本月18日,中国商务部严正声明:加拿大此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保护主义行为。
中方明确表示,将延续“反歧视调查”策略,审查加拿大政策的合法性。这预示着中国将运用国际规则,对加拿大进行进一步的反制。
加拿大的“献祭”行为,并未带来期望中的结果。卡尼本人不得不承认,美方“几乎没有证据显示会放弃加税”。
这意味着加拿大不仅没有从美国那里获得贸易豁免,反而还可能被要求支付巨额费用,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这种结果,让加拿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国内的裂痕也随之爆发。
安大略省的钢铁工人举行抗议,高呼“卡尼的关税救不了我们”。他们深知,真正影响生计的是对美出口市场的萎缩。
同时,草原三省的农民车队也高声呼吁,停止“自毁式贸易政策”。他们的油菜籽正因失去中国市场而堆积如山,找不到买家。
反对党领袖希尔尖锐质问关税收入的去向,指出实际收入不到预期的一半,进一步凸显了政策的失败。
加拿大经济结构中的撕裂,在此次贸易战中暴露无遗:钢铁业高度依赖美国,农业则高度依赖中国。
这种分裂的依赖症,使得加拿大在关税战中无法自拔。无论选择哪边,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中国消费者转向国产或欧盟菜籽油,当中国钢材货轮转向东南亚时,加拿大的“自残式加税”显得尤为讽刺。
温哥华港那些曾经满载加拿大油菜籽的货轮,如今正驶向其他目的地,留下加拿大农民的绝望与无奈。
卡尼政府本以为在国际贸易棋局中上演“弃卒保车”,结果却发现整个棋盘已失控。他们非但没能保住车,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在两大经济体之间进退失据。
这深刻警示着:一个国家若缺乏战略自主性,一味“选边站”,或试图通过牺牲他方利益来讨好一方,最终只会两头不讨好。
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自食苦果。当美国的大腿会踹人,中国的反制有章法,唯一的出路在于重拾独立自主的外交和贸易策略,而非沦为被操控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