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咱掏心窝子聊个硬干货——庄家在底部偷偷“囤货”的11种形态!这可不是啥玄学,都是老股民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信号”。你想啊,庄家要拉升股价,总得先在低位把筹码拿到手吧?就像开店得先进货,他不偷偷吸够筹,后续拉起来岂不是给散户抬轿子?所以学会看这些吸筹形态,相当于提前蹲到了庄家的“进货点”,判断对了上车,大概率能跟着喝口汤,甚至吃口肉!
第一种:低位横盘“磨洋工”——最常见也最磨人,但最靠谱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这形态你肯定见过:一只股跌了大半年,从高位腰斩再腰斩,跌到大家都觉得“这股没救了”,股吧里没人骂了,也没人吹了,彻底成了“冷门股”。这时候股价突然不跌了,就在一个窄窄的区间里晃悠——比如8块到9块,每天涨跌就1%、2%,跟心电图似的,磨得人没脾气。
你可别嫌它无聊,这大概率是庄家在吸筹!为啥?因为股价跌透了,散户要么割肉走了,要么套死不动了,抛盘少得可怜。庄家想拿筹码,又不能直接拉(一拉散户就跟风,成本就高了),只能在低位“磨”:每天用小单买一点,偶尔砸个小阴线吓吓还没走的散户,让他们觉得“这股还是没行情,赶紧卖了换别的”。
怎么确认是吸筹不是“死股”?看成交量!跌的时候成交量缩成“芝麻粒”,横盘时成交量比之前跌的时候悄悄大了点——比如之前每天成交500万,现在稳定在800万、1000万,但又没暴量,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放。再看时间,这种横盘至少得1个月以上,越久越靠谱,庄家吸筹哪有急着来的?等横盘到某天,股价突然放量涨破横盘上沿(比如突然涨到9块5,成交量是之前的2倍),那就是庄家吸够了,准备动了,这时候上车准没错。
第二种:W底“双脚踏底”——跟“踩刹车”似的,两次探底后就起
这个形态形象,你打开K线图一看就懂:股价先跌下去,形成一个底(比如跌到7块),然后反弹到8块多,接着又跌下去,但这次没跌破7块,在7块2、7块3又撑住了,然后又反弹,形成两个“底”,像个“W”。
这其实是庄家在“试底”+吸筹。第一次跌到底,庄家开始偷偷买,股价反弹;但他怕还有散户没割肉,就再砸一波——故意让股价再跌,看能不能把最后一批不坚定的散户吓出来。如果第二次跌的时候,成交量比第一次跌的时候小(说明抛盘少了,散户不想卖了),而且没跌破前低(说明庄家在7块附近护盘,不想让筹码被别人捡走),那基本就是吸筹完成了。
实操时盯着第二个底后面的反弹:如果反弹时成交量比之前大,而且轻松过了两次底中间的高点(比如之前反弹到8块2就下来了,这次直接涨到8块5以上),那W底就坐实了,这时候跟着买,大概率能赶上后续拉升。
第三种:头肩底“倒着的肩膀”——看着复杂,其实是庄家“彻底控盘”的信号
这个形态比W底多一个“肩”,你可以理解成“中间一个大底,两边各一个小底”。比如股价先跌出个左肩(9块),反弹一下,然后又跌出个更深的头(8块),再反弹,接着跌出个右肩(8块5,比头高,比左肩低),最后反弹突破中间的颈线位——这就是头肩底。
为啥会有这形态?庄家吸筹时,第一次砸到左肩,试探抛压;发现还有散户卖,就狠砸出个头,把最恐慌的散户吓走,趁机多拿点筹码;到右肩时,抛盘已经很少了,庄家不用砸那么深就能稳住,这时候筹码基本吸得差不多了。
判断要点就看右肩:右肩的成交量一定要比左肩和头小(说明没人卖了),而且突破颈线时必须放量——比如颈线位是10块,之前两次反弹到10块就下来,这次突然放量涨到10块2,成交量翻一倍,那就是庄家要启动了,这时候上车,安全得很。
第四种:圆弧底“温柔转弯”——庄家有耐心,后续拉升也大概率“稳”
这形态跟它名字一样,K线图上看就是一个慢慢往下弯,再慢慢往上弯的圆弧,没有急涨急跌,跌的时候越来越慢,涨的时候也越来越慢,像老奶奶散步似的。
一般是长线庄家才会搞出这形态——人家不急着吸筹,就想在低位慢慢囤货,不吓散户,也不吸引注意力。你想啊,要是急跌急涨,散户肯定会注意到,庄家还怎么低价拿筹码?所以圆弧底的时间都特别长,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以上。
怎么看?就看“转弯”时的成交量:跌到底部时,成交量缩到最小(没人交易了);开始往上弯的时候,成交量慢慢放大,但不是突然暴量,就是每天多一点,跟股价一起“温和抬头”。比如之前每天成交300万,现在每天500万、700万,股价从6块慢慢爬到6块5,没大波动,但趋势是往上的。等圆弧彻底走完,股价开始放量突破圆弧上沿,那就是庄家吸够了,准备长拉,这种股拿住了,可能有大惊喜。
第五种:底部“挖坑”形态——庄家“故意埋人”,坑填好就拉升
这形态特有意思:股价本来在低位横盘挺好,突然某天毫无征兆地大跌——比如一天跌5%、6%,甚至跌停,把股价砸出个“坑”,看着吓人,散户以为“又要大跌了”,赶紧割肉。结果没两天,股价又快速涨回来,把坑填上,甚至比挖坑前还高。
这就是庄家的“洗盘吸筹套路”:横盘时可能还有些散户赖着不走,庄家就故意砸个坑,制造恐慌,逼散户割肉,自己趁机在坑里捡便宜筹码。等散户割得差不多了,他再快速拉回去,不让割肉的散户有机会低价买回来。
判断是不是“挖坑”,就看坑底的成交量:砸坑的时候成交量可能突然大一点(吓散户的抛盘),但坑底成交量很快缩下去(说明散户割得差不多了,没人卖了),而且填坑的时候必须放量——比如从坑底拉回来时,成交量是砸坑时的1.5倍,说明庄家在主动买,坑填完就是上车点,别等坑填完又涨高了才后悔。
第六种:“红肥绿瘦”量价齐升——K线图上“阳线多、阴线少”,庄家藏不住了
这个得结合K线和成交量看:股价在低位时,你会发现阳线特别多,阴线特别少——比如10天里有7天是红的,3天是绿的,而且阳线实体都比较长(比如涨3%、4%),阴线实体短(比如跌1%、2%),这就是“红肥绿瘦”。
为啥会这样?因为庄家在偷偷买:每天用小单慢慢买,股价就慢慢涨,出阳线;偶尔砸一下小阴线,是为了不让涨太快,吸引散户,所以阴线短、跌得少。再看成交量,阳线时成交量明显比阴线时大——比如阳线那天成交1000万,阴线那天就成交500万,这说明买盘比卖盘强,庄家在“边买边压”。
这种形态不用等突破,只要在低位持续出现“红肥绿瘦”,而且股价慢慢往上挪(比如每周涨2%、3%),就可以慢慢上车了,庄家吸筹的痕迹太明显,后续大概率要拉。
第七种:底部放量小阳线堆——像“小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往上挪
你打开K线图,发现股价在低位时,连续出现一堆小阳线——比如连续10天,每天涨1%、2%,偶尔夹一根小阴线,但整体是往上走的,像砌了一堆小台阶,而且每天成交量都比之前大一点,但又不算特别大,就是“温和放量”。
这是庄家在“分批吸筹”:他不想一下子买太多引起注意,就每天买一点,股价每天涨一点,用小阳线慢慢推。这种“小阳线堆”持续越久,说明庄家吸筹越充分——比如持续2周以上,股价从5块爬到5块8,期间没大波动,就是稳稳的小阳线。
等这堆小阳线堆完,某天突然出一根中阳线(涨5%以上),成交量比之前大1倍,那就是庄家吸够了,准备加速了,这时候赶紧跟上,别错过启动点。
第八种:低位“平台突破”前的震荡——庄家“最后洗盘”,突破就是信号
股价在低位横盘了一段时间(比如1个月),形成一个平台(比如在7-7.5块震荡),但突然开始小幅震荡——比如每天上下波动3%,今天涨2%,明天跌2%,K线图上看着有点“乱”,但整体还在平台里,没跌破平台下沿(7块)。
这其实是庄家吸筹快结束了,在“最后洗盘”:他怕还有散户在平台里等着,就故意震荡,让散户觉得“这股还是没行情,来回晃”,赶紧卖了换股。这时候你看成交量,震荡时成交量比横盘时大一点,但又没暴量——说明有抛盘(散户在卖),但也有买盘(庄家在接)。
等震荡几天,股价突然放量突破平台上沿(比如一下子涨到7.8块,成交量是震荡时的2倍),那就是洗盘结束,庄家要拉了。记住,突破必须放量,没量的突破可能是假的,放量突破才靠谱,这时候上车最安全。
第九种:三重底“三次探底”——比W底更稳,庄家“确认底部”才动手
跟W底类似,但它是三次探底:股价第一次跌到6块,反弹;第二次跌到6.1块,又反弹;第三次跌到6.2块,再反弹,三次底一次比一次高,最后突破中间的高点。
这说明庄家特别谨慎,非要确认“这就是底部”才敢大买。第一次探底,他觉得可能还有抛盘;第二次探底,发现抛盘少了点,但还不放心;第三次探底,看到确实没人卖了(第三次底最高,而且成交量最小),才敢放心吸筹。
三重底的确认点跟W底一样,看突破:突破三次反弹的高点时,必须放量。比如三次反弹最高到7块,这次突破到7.2块,成交量翻一倍,那就是实打实的底部信号,这种形态出现,基本可以确定底部稳了,上车等着拉升就行。
第十种:底部“缩量后突然放量”——从“死水”变“活水”,庄家来了
一只股跌了很久,成交量缩得跟“死水”似的——比如每天成交就200万、300万,股价也一动不动,散户都忘了这股。突然有一天,成交量突然放大到1000万、2000万,股价也涨了3%、4%,但之后没继续暴量,又回到每天500万、600万,但比之前的“死水”量多了。
这是庄家“刚开始吸筹”的信号:他之前在偷偷看,发现没人交易了,就先拿一笔钱砸进去,试试抛盘(所以突然放量),发现抛盘很少,就开始每天小单买(所以量比之前大,但又不暴量)。
这种形态不用急着全仓,先小仓位试错:如果放量后股价不再跌回之前的低位,而且成交量稳定在比之前高的水平,说明庄家真来了,后续再慢慢加仓,跟着庄家一起“囤货”。
第十一种:“跟跌不跟涨”的独立走势——大盘跌它抗跌,大盘涨它不动,庄家在护盘
这形态得结合大盘看:比如大盘跌5%,别的股都跌3%、4%,它就跌1%、2%,甚至逆势小涨;但大盘涨5%,别的股都涨3%、4%,它就涨0.5%、1%,跟没反应似的。
这是庄家在“偷偷护盘+吸筹”:大盘跌的时候,他怕股价跌太多,被别人捡了便宜筹码,就悄悄买一点托住股价(所以抗跌);大盘涨的时候,他又怕散户跟风买,推高自己的成本,就故意压着股价(所以不涨)。这种“逆势抗跌、顺势不涨”的股,十有八九是有庄家在里面。
判断要点:看大盘大跌时它的成交量——如果大盘跌,它成交量缩量(说明庄家没卖,只是散户在抛,抛盘少),而且股价跌不动;大盘涨时它成交量也不大(说明庄家在压盘,不让涨)。等某天大盘平稳,它突然放量涨了,就是庄家吸够了,准备脱离“跟跌不跟涨”的状态,这时候赶紧上车。
最后说几句实在话:形态要结合着看,别盲目“上车”
兄弟们,上面这11种形态,单独看一种可能不准——比如横盘,也可能是真没人关注的死股;但如果几种形态叠在一起,比如“低位横盘+红肥绿瘦+跟跌不跟涨”,那大概率是庄家在吸筹,这时候判断就准多了。
还有一点,别光看形态,得结合个股基本面:如果是个业绩巨亏、行业走下坡路的股,就算有这些形态,也可能是庄家短期炒作,拉完就跑,风险大;最好选那些行业有前景、估值在低位的股,庄家吸筹后才可能长期拉,咱跟着也踏实。
最后提醒:没有100%准的形态,庄家也可能“做假形态”骗散户。所以上车后别死扛,设个止损(比如跌5%就走),万一判断错了,及时认错不亏大钱;要是判断对了,那就坐稳了,等着庄家拉抬,喝口大的!
学会这些,下次再看盘,盯着底部的股找找这些形态,说不定就能蹲到庄家的“进货点”——祝兄弟们都能跟着庄家喝到汤,赚到钱!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