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胡塞武装双标,14艘中国商船畅行无阻,西方船队绕道非洲

发布日期:2025-08-18 09:22    点击次数:136

美媒曝出红海奇观:中国商船自由穿越胡塞控制区,西方船队被迫绕行万里!全球航运版图正因中国外交悄然改写。

2025年6月至7月,14艘满载中国汽车的运输船从东方启航,穿越曼德海峡与苏伊士运河直达欧洲。而在同一片海域,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船队仍在绕行非洲南端,承受着额外的9000公里航程与高昂成本。

《纽约时报》记者在8月11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抛出关键问题:为何中国船只享受“通行特权”?是否与胡塞武装或伊朗达成秘密协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冷静克制:“中方反对袭扰民船行为,呼吁各方共同维护航道安全。”他重申中国始终致力于红海和平的立场,却未直接否认协议存在。

胡塞武装的导弹为商船划出诡异分界线。今年5月,胡塞与美国达成停火协议,但首席谈判代表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萨拉姆斩钉截铁宣布:“协议不以任何方式将以色列纳入其中”。这个但书埋下伏笔——7月初,两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散货船“Magic Seas”和“Eternity C”在胡岱达附近水域遭遇灭顶之灾。

胡塞武装的战术已全面升级:先用武装小艇包围射击,再以无人水面艇(USV)发动致命撞击,最后登船安置炸药。“永恒C”号沉没时,9名菲律宾海员和1名俄罗斯电工沦为俘虏,至今生死未卜。这场袭击印证了危机24智库的判断:胡塞的威胁从未消失,只是选择性沉默。

航运界在炮火中摸索出生存法则。商船纷纷在AIS系统标注“ALL CHINESE”或“CHINA SHIPPING”字样,部分船只甚至临时悬挂五星红旗。这些自救措施基于胡塞武装公开的打击逻辑:仅放过与以色列无关的船只,而中国被默认为“非敌对方”。

霍尔木兹海峡出现类似场景:多国商船争相展示中国元素。当被问及这种现象,中国国防部蒋斌大校的回应意味深长:“中方将继续站在和平、正义与历史正确的一边”。

红海危机折射出中东地缘政治的残酷真相。胡塞武装武器供应链揭示更大棋局。以色列调查发现,伊朗革命卫队通过三条精密路线向胡塞输送武器:主力航线从伊朗班达尔阿巴斯港直抵也门萨利夫港;备用航线经索马里海岸中转;甚至借道吉布提商业通道,将导弹部件伪装成“癌症治疗药物”或“工业设备”。

这些走私网络由伊朗圣城军与黎巴嫩真主党共同运营,胡塞武装副国防部长阿布·贾法尔·塔比亲自协调。当美国航母战斗群在亚丁湾疲于奔命时,中国商船凭借外交智慧穿越险境。

菲律宾海员的遭遇为这场危机添上沉重注脚。超过50万菲律宾船员在全球商船谋生,占全球海运劳动力四分之一。7月“永恒C”号遇袭后,马尼拉当局严令船东避开红海,但前被劫船员洛里亚道出无奈:“海员没有选择权,拒绝危险航线意味着失业”。

中国汽车业成为红海航道分化的直接受益者。上海港14艘汽车运输船连续两月畅通无阻抵达欧洲,而德国车企的车辆交付周期因此延长三周。航运巨头马士基仍坚持绕行好望角,其风险评估报告暗示:胡塞的停火承诺如同定时炸弹。

蒋斌大校在国防部记者会上的发言点明实质:“中方将继续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当五星红旗在曼德海峡迎风飘扬,当“中国航运”的标识在商船AIS系统闪烁,红海危机揭示的不仅是航线安全的分化,更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层变迁。

马尼拉的海员培训中心内,32岁的洛里亚指着地图上的红海航线苦笑:“去年我在‘银河领袖’号被胡塞扣押四个月,现在同行们仍在为双倍工资冒险。”他身后贴满政府警告海报,海报下方小字却道出现实:50万菲律宾海员背后,是500万个等待温饱的家庭。

中东烈日灼烤着荷台达港的废墟,伊朗制造的导弹部件从索马里渔船卸下。胡塞武装技术员快速组装新一批反舰导弹,其定位系统刻意避开中国商船的电子特征——战火中的红海,正上演着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