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德军最让人胆寒的一战,是征服法国那场“绅士闪电”,也有人觉得是哈尔科夫那种大包抄式的装甲艺术。但我要告诉你,如果只选一场战役,能让美国英国都吓得腿软,连死对头都开始偷偷帮你了,那一定是——维亚济马战役。当然你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但说“台风行动”,你就知道了。这无疑是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最“离谱”的胜利,此时,苏联亦处于濒临毁灭的边缘。
形势极限,希特勒穷押一注
时间是1941年秋,台风行动打响前夕。德军甫一攻占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便仅余最后一道防线。希特勒几乎把能动的全给堆到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飙到192万!没错,你没有听错。这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单集团军攻势。七成的坦克,三个装甲集群,倾巢而出。目标颇为单纯:先对维亚济马形成合围之势,再攻克莫斯科。在他眼里,只要吃下这口硬骨头,苏联就能像波兰一样——咔嚓一下碎成几块。
可笑的是,斯大林根本没意识到这是真的“最后一战”。他以为德军南下奔赴乌克兰了,便匆忙增援基辅;又见列宁格勒战况胶灼,遂误以为德军已无余力向北进攻。谁想到,德军突然来了个回马枪,从南线杀了个折返,直扑莫斯科门户!
而此时,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的防线,几乎就是苏军中部最后一道屏障——15个集团军、83个步兵师、71个炮兵团,还有四个军的后备梯队,全压在这条命线上了。
战斗开始,主角依然是老熟人:古德里安。他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率领五个装甲师径直扑向布良斯克。苏联防线根本扛不住,T-34虽然坚挺,但数量上被碾压,甚至还被德国空军狂轰滥炸——一天上千次空袭,斯图卡像老鹰叼兔子一样,直接把苏军指挥部都炸没了。
仅仅几天,布良斯克就沦陷。苏军后撤不及,后援未至,维亚济马于是沦为又一屠宰场。
苏军“人祸”,三大失误直接送命
维亚济马的失败不仅是打不过,更是决策灾难:
炮兵指挥科涅夫:明明有百门重炮,本可以等德军靠近来个贴脸火力轰杀,结果他提前开炮,没打中人反倒暴露炮位,直接被坦克冲脸碾了。
突然换将,乱中加乱:克涅夫临战搞人事,原本稳住阵线的罗科索夫斯基被突然调走,一觉醒来部队都没了,变成“光杆司令”。更离谱的是他还差点在路上被德军坦克炸死,好在车技好,硬是漂移躲开了两发穿甲弹。
斯大林的误判:他以为德军这波是为了直取莫斯科,结果人家只是要歼灭苏军有生力量,来个“磨刀砍柴”式的清场。于是他亲手把仅剩的主力部队送进了包围圈。
10月7日,短短五日,维亚济马城即告沦陷,德军南北装甲集团成功实现合围。结果是——65万苏军被包了饺子!
而且不只是围住,德国还在包围圈里疯狂收紧,层层合围,从75公里压到50、再到25、10、5公里……压缩成一口气吃掉的“密室”。10月10日一天,德军摧毁600辆军车,苏军几乎没有反应能力。到10月13日,抵抗全面崩溃。这时候,莫斯科的火车站、政府机关、使馆全部开始大撤退,斯大林甚至下令准备“爆破莫斯科”,连清单都列好了:市区1000多个点,准备一个按钮清空。
西方看傻了,援助潮来袭
美国急疯了,连夜给苏联空运P-40战机;英国也是,轰炸机连夜出动,赶去西线牵制德军,甚至秋季一口气给斯大林写了八封信。
此为何意?即“你我虽非友朋,然敌人之敌人即为友”,若苏联果真垮台,下一个便会轮到他们。
结局震撼,65万人全军覆没
截至10月19日,德军正式宣告拿下维亚济马,其总体战果堪称魔幻。
俘虏65万人
缴获1300辆坦克、5000门火炮
苏军12个集团军被包围,只有4个突围
而德军自己只伤亡4.8万人,战损比高达1:14.5
这是什么?这不是打仗,这像是开挂了。
就这一场,苏军减员突破百万,整个东线防御差点就塌了。此时,莫斯科几近沦为“真空地带”。希特勒甚至扬言:“我们只需前进一步,莫斯科便会在脚下沉沦。””
这仗太可怕,连苏联的死对头都出手相助。也正是这场惨败之后,苏联开始了“全面动员”,朱可夫接手防线,迎来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反转。
维亚济马不是终点,但它是一个天崩地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