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半导体这块儿,全球产业链本来就纠缠得像一团麻,现在美日荷三家联手卡脖子,闹得鸡飞狗跳。2023年初,美国拉着日本和荷兰坐下来谈,焦点直指对华出口管制,尤其是光刻机这种核心设备。光刻机是造芯片的“打印机”,没它高端芯片就玩不转。
中国作为大买家,本来订单撒得欢,结果日本一跟风限制,订单直接飞了,掉头找荷兰ASML要货。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岸田文雄那时候正掌舵,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决定会不会让他现在回想起来直拍大腿?
日本跟风卡脖子,半导体链子先断了自家一截
日本这步棋走得急,2023年1月27日,美国商务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代表在华盛顿敲定协议,日本同意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到中国,其中光刻机首当其冲。3月3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清单,7月4日就生效了。
尼康和佳能这些老牌企业,本来靠对中国市场卖浸没式DUV光刻机赚得盆满钵满,一下子得逐案审批,订单卡壳。说白了,日本这是响应美国“芯片联盟”的号召,想在科技遏制上刷存在感,但忽略了自家企业的饭碗。
从数据上看,日本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本来占大头,2022年尼康对华销售额超30%,佳能也差不多。管制一出,2023年下半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直接下滑15%以上。
企业不光丢了订单,还得赔违约金,2023财年尼康报告显示,减损计提好几亿日元。东京电子这种上游供应商也跟着遭殃,股价波动得像过山车。岸田文雄政府当时推“新资本主义”,强调产业复兴,结果这政策一落地,先把本土半导体产业给绊一跤。
国际上,美国是老大,日本跟着走没错,但荷兰那边就没那么积极,ASML高管公开说,管制会伤及全球供应链,日本企业私下抱怨,觉得这等于自断臂膀。
日本半导体产业本就依赖中国市场,2023年前,中国买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光刻机。日本的尼康和佳能技术上追不上ASML的EUV,但中低端DUV卖得火热。
限制一实施,中国企业立马警觉,采购计划大改。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超300亿美元,日本份额从25%掉到18%。这不光是数字,背后是产业链重塑,日本的精密光学镜片、光刻胶供应商全线受挫。
2024年4月,日本又加码,针对EUV光刻胶实施“三锁政策”,锁流程、锁时效、锁渠道,保质期缩短到6个月,还禁第三方转口。结果呢?中国反手限制稀土和镓出口,日本电子业叫苦不迭。日本这算盘打得响,但漏算了互依性,半导体不是零和游戏,卡别人脖子,先把自己手指头夹住。
订单说撤就撤,中国半导体不玩虚的
中国这边反应快,2023年4月起,半导体企业集体转向,暂停日本尼康和佳能的付款,直接找ASML下单。上海微电子装备和中芯国际这些龙头,订单总额据估算超百亿人民币,从DUV:2000i系列入手。
ASML的TWINSCAN NXT机型,本来就是主流,荷兰政府虽在6月底宣布9月起管制部分高端,但中低端DUV豁免,中国采购顺风顺水。2023年下半年,ASML对华交付量激增,占总销量的近49%,创历史新高。
这转移不是小打小闹,日本丢的订单直接喂饱了ASML。尼康原本签的几笔大单,价值1122亿日元左右,全泡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当时直言,日本此举损害中日经贸合作,呼吁取消限制。
企业层面,中芯国际财报显示,2023年设备进口结构调整,荷兰来源占比从15%升到35%。华为海思和长江存储也跟进,优先本土化和荷兰货,避开日本供应链风险。
结果,日本企业市场份额蒸发,2024年上半年,尼康对华收入跌30%,佳能减损超200亿日元。东京证交所数据,2023年7月后半导体板块指数连续回调,投资者信心受挫。
这事儿像买菜,日本突然涨价,中国消费者二话不说换摊位。ASML捡漏,2024年全年净销售额283亿欧元,中国贡献超50亿欧元。荷兰政府聪明,平衡美方压力和商业利益,只卡EUV不碰DUV,审批周期虽长,但订单源源不断。
反观日本,2024年经济产业省试图补贴受损企业,拨款数百亿日元,但杯水车薪。企业游说团频频上访,抱怨政策执行过猛,审批流程拖沓。2025年10月,日本更新“最终用户清单”,加了110家中国企业,商务部回应强烈反对,称这会进一步伤及日企利益。
中国半导体国产化加速,28nm以上节点设备自给率从2023年的30%升到2025年的50%,SMEE的本土光刻机虽还稚嫩,但已能顶上部分中低端需求。这波操作,中国不光稳住了供应链,还逼出内生动力,日本的损失成了活生生的教材。
荷兰笑到最后,日本半导体梦碎一半
荷兰ASML这几年风头正劲,2023年对中国销售49%,2024年虽降到29%,但2025年Q3仍稳在20%以上,总营收75亿欧元,净利润21亿欧元。ASML财报直言,中国需求虽受管制影响,但AI芯片拉动下,DUV订单 backlog 破纪录。
2025年9月荷兰政府启动新规,把DUV从7nm下调到14nm管制,1970i和1980i型号需许可证,审批拉长到几个月。但ASML高管淡定,强调本土化趋势下,中国市场仍是金矿。2025年全年,ASML预计总销30-35亿欧元,中国份额回稳20%,远超日本企业总和。
日本这边,损失雪上加霜。2024年,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下滑10%,对华部分更惨,尼康2025财年预警,减损或超500亿日元。佳能转向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但杯水车薪,2025年上半年对华份额不足10%。东京电子报告,供应链中断导致订单延误,客户流失严重。
2025年2月日本政府发警告,称中国稀土限制威胁电子业,间接承认管制反噬。日媒直呼“上当了”,日本积极跟进美国,却让荷兰捡了大便宜。ASML股价2025年涨15%,市值超4000亿欧元,日本光学巨头尼康市值缩水20%。
这对比鲜明,日本的“忠诚”换来市场真空,荷兰的“务实”保住利润。中国半导体生态链重构,2025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虽增,但国产替代率达70%,IP市场规模171亿人民币。
全球看,半导体产能向中国倾斜,每月晶圆投片3360万片,日本份额从15%降到12%。企业层面,ASML扩展产能,阿姆斯特丹工厂加班加点,日本尼康则裁员优化,东京工厂闲置率升10%。
说到底,科技管制像双刃剑,日本切别人先划破自己手,荷兰擦边球打得溜,订单转移这事儿,成了产业链洗牌的缩影。
岸田卸任留坑,新政府接棒难圆梦
岸田文雄在2021年10月上台,半导体政策是他外交牌的一部分,强化日美同盟,2023年访美时还签了芯片合作备忘录。但管制生效后,日本经济承压,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仅0.7%,半导体拖后腿。党内压力山大,自民党派系斗争加剧,民调支持率跌破20%。
2024年8月14日,岸田宣布辞职,结束近三年任期,理由是党内丑闻和经济疲软,但半导体损失是隐形推手。石破茂在9月27日接棒,10月1日组阁,延续管制但加码补贴,2025年拨款1000亿日元扶植本土产业。
新政府面对烂摊子,2025年4月发布新出口管制,针对量子计算和AI芯片,但企业反弹强烈。尼康高管公开建议放松,称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日本半导体复兴梦碎一半,2025年产业白皮书承认,出口依赖症难解,对韩合作重启但难补中国空缺。全球格局下,美国继续推“芯片四方联盟”,日本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这事儿到头,岸田时代政策虽有战略考量,但执行中顾此失彼,后悔与否不好说,但日本半导体确实掉进坑里。荷兰ASML稳赚,中国加速自立,全球科技博弈,谁笑到最后还得看长远。半导体不是武器,是民生命脉,管制多了,伤的还是产业链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