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印度来的,排个队都能整出事儿来,真的绝了。你说他们是不是没看中国关于入境人员行为规范的那个提醒,还是看了也压根没往心里去?
你知道吗,我昨天刷到个视频,几个印度人在一个商场里,好像是排队买东西吧,就硬生生插到前面去了。旁边排着的中国人,有个大哥就上前说了两句。结果那几个印度人,就那么愣愣地看着,一脸“what happened”的表情,好像他们才是被欺负的那个。我当时就乐了,又有点想把手机摔了。他们那套在自己国家可能还行,仗着点什么“高种姓”或者别的啥身份,觉得走到哪儿都能被特殊照顾。在中国这地方?不好意思,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排队这事儿,咱们根深蒂固了。
这事儿放大了看,其实也反映出一些文化上的冲突,或者说,有些人还是没搞清楚状况。你知道,印度那套种姓制度,虽然他们官方说废除了,但骨子里很多东西还是存在的。那可是一套根深蒂固了千年的东西,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在他们自己的社会里,高种姓的人可能确实觉得天生就该比别人高一等,享受特权。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就带到别的地方去了。
但是,中国不一样啊。咱们这儿,讲究的是“先来后到”,是“排队”。你就算是从天而降,到了我们这儿,想买东西,想办事,就得按规矩来。上次商务部不是还专门发了个通知,提醒来华的外国人,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吗?里面其实就涵盖了公共秩序这一块。我查了下,那个通知里就说了,要尊重中国的社会文化,理解并遵守中国的社会规范。这插队的事儿,明显就是不遵守。
更别提,很多来中国的人,不只是普通游客,还有些是来工作的,或者长期居住的。他们有义务去了解和适应中国的社会规则。不是说你想当然地就把自己那套带过来,然后要求别人也得跟着你来。你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和居留管理条例》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插队这事儿,虽然看着小,但如果形成一股风气,那不就是扰乱公共秩序吗?
说实话,我看到那个视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有些人是不是把“国际友人”这四个字理解得太宽泛了?觉得来了中国,就得把你当菩萨供着?不是这样的。你是客人,但不是大爷。你带着你的文化来,我们欢迎,但你不能强加你的文化,尤其是那些在我们这里行不通的糟粕。
他们那种“我高高在上”的态度,真的让人有点不舒服。好像他们自带光环,走到哪儿都应该被优待。我之前看到一个数据,是关于国际游客在华满意度的调查,总体来说都很高。但也有一些零星的反馈,提到对一些不守规矩的外国游客感到无奈。这说明,大部分来中国的外国人,都是懂规矩、讲礼貌的,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可能确实是没搞清楚状况,或者就是故意挑衅。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抱有优越感的人,可能根本就没去了解过中国社会的具体运行方式。他们可能觉得,我来了,我就代表某个国家,就得受特殊待遇。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中国,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在遵守规则这件事上,界限是很清晰的。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近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其中就包括了公共秩序的维护。你想想,连共享单车都得停在指定区域,排队买东西这种小事,怎么可能就随随便便让你破坏规则呢?
而且,这帮人,你知道他们最喜欢说什么吗?就是“歧视”。一旦他们的行为不被允许,或者受到批评,就立刻搬出“歧视”这顶大帽子。但实际上,你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当地的规则,被指出来,这叫“纠正”,不叫“歧视”。你跑到人家家里,不敲门就闯进去,主人当然会拦着你,这难道也是“歧视”吗?
我倒是觉得,与其抱怨别人不理解你,不如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行为出了问题。尤其是那些来自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人,更应该多做功课,多观察,多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不惹麻烦,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尊重。你来,是想体验中国,而不是想把中国变成你的“第二个家乡”,让你在那里继续过你习惯的生活,甚至是用你那一套来要求别人。
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估计我还是会刷手机,但心里肯定又得嘀咕一句。这帮人,真应该好好看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学学怎么做个“有素质的国际友人”。不然,每次来都闹出点笑话,丢的不是他们自己的脸,说不定最后也影响到别人对他们国家的整体印象。你说,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规则面前,没有人是例外?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