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宋孔陈”家族后代的情况:蒋家大多已退出政坛,陈家的年轻一代都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蒋家军,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国家动荡不安。这时候,“蒋宋孔陈”四位人物崭露头角。蒋介石负责军队和政治,陈立夫掌控党派,宋子文和孔祥熙则先后担任财政部长,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这个资本主义买办集团利用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凭借手中的政治权力,残酷剥削百姓,大发国难财。
自从蒋介石败退到台湾,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家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百年已过,世事如梦,这些家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后代又去了哪里呢?
蒋家唯一的从政后代
说起蒋家,最出名的就是蒋介石了。当解放军攻下北平,经过天安门时,城墙上还挂着他的画像。他靠着满肚子的权谋,牢牢掌控了国民党的权力。
蒋介石通过高压监控来控制军队和政府,他退居台湾后,仍然利用这些手段来维持对国民党统治的控制。
宋美龄在权力中心忙碌多年,她与他并肩作战,遗憾的是,她最终没有给他留下孩子。
当年,宋美龄怀孕时多次遭遇惊吓,导致流产。因为一直无法怀孕,她只好带着蒋介石原配毛福梅所生的蒋经国长大。
蒋介石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蒋经国,另一个是蒋纬国。但蒋纬国不是他亲生的,而是他妻子的外室姚冶诚收养的。
蒋经国作为蒋介石的儿子,在台湾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他利用从大陆带去的大量黄金,通过实施“十大建设”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蒋经国的妻子是一位俄罗斯女性,他们在苏联留学期间相识并结为夫妻,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蒋经国最宠爱的四子蒋孝武也继承了他的许多特点和才能。
蒋经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台湾的经济建设上,他用“家天下”的想法来培养蒋孝武,希望他能接好家族的班。
蒋孝武试图跟随父亲和爷爷的脚步前进,但他走得过于急躁,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1984年,一位名叫刘益良的华裔美籍作家,使用笔名“江南”,写了一本关于蒋经国的传记。这本书在洛杉矶的《论坛报》上连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蒋家内部和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派系斗争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让国民党高层十分不满。不久之后,一起震惊台湾和美国的刺杀事件发生了,刘益良不幸身亡,而蒋孝武也因此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刘益良这个人看起来像是个作家,但实际上他的身份很复杂。他为美国FBI工作,有人要刺杀他,背后站着的是台湾的黑社会势力。
美国人介入调查后,认为国民党是为了“遮丑”而故意这么做。
那时候,蒋孝武在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工作,他的身份很特别,很多人都猜测他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不管事实真相如何,美国方面非常生气,一度让国民党很难堪。
蒋经国多年筹划的接班计划落空了,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政治资源,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无奈之下,他只能告诫子孙不要涉足政坛。
自那以后,蒋家的后代很少涉足政治领域。蒋经国有四个亲生儿子和两个非婚生子女,而蒋纬国则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蒋家的第三代大多都选择去国外读书。
所以蒋家的第四代大多在国外长大,回国后多数人在商界或文化界有所成就。
蒋经国孙子蒋万安是家族中唯一一位从政的人。2015年,他突然宣布参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岛内媒体用“王子复仇”的标题来形容这一事件,非常吸引眼球。
很多人都知道,蒋孝严的父亲是蒋经国的一个未公开承认的孩子。过去,蒋经国并不认可这一分支的人从政。也许,现在已经去世的蒋经国对此也不再关心了。
从地方代表到竞选台北市长,蒋万安一直强调自己不依赖蒋家背景,但蒋家在政坛上的这唯一一位成员,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如今,蒋家已经到了第五代,虽然他们不再参与政治,但在岛上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
2003年,蒋友柏的女儿出生,成为蒋家的第五代成员。当时,不少国民党老前辈也送来祝福。
宋家远赴海外
宋耀如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实业家,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靠自己的努力让宋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他和妻子养育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也成了“权贵之后”。
在上世纪20年代,宋家被视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这主要归功于声名显赫的宋家三姐妹。尽管在政治上不如蒋家根基深厚,经济实力也不及孔家雄厚,但宋家依然能够在众多家族中脱颖而出。
宋家的大姐宋霭龄嫁给了有钱的孔祥熙,成了孔家的夫人。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先生,而最小的妹妹宋美龄则嫁给了蒋介石。
由于后来的政治观点不同,宋庆龄为了更大的原则站在了妹妹和妹夫的对立面。她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四处奔波,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国家的名誉主席,而她的妹妹宋美龄则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在民国时期,宋家的三位姐妹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遗憾的是,除了大女儿宋霭龄有后代,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1922年,宋庆龄怀着孩子,但那时陈炯明突然背叛,孙中山陷入危险之中,打算让宋庆龄离开避险,但她坚决不同意。
你先走一步,中国少了我无妨,但不能少了你……
宋庆龄的果断让孙中山很无奈,只能自己先走。即便他留下50人保护宋庆龄,但逃亡的紧张和疲劳还是导致了宋庆龄流产,后来再也没能生育后代。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后曾怀孕,但因生病而流产。后来再次怀孕,但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的轰炸非常频繁。一次躲避轰炸时,宋美龄受到惊吓,再次流产,之后再也没有怀孕。
这三朵姐妹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凭借个人能力在不同的派系间轻松穿梭,可以说她们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
宋家三兄弟里影响力最大的是后来的宋家家主宋子文。他从父辈手里接过家业,1925年时已经成为民国政府的财政部长。
20多年,靠着国民党,他和孔祥熙掌控了中国的经济,也为自己赚了不少钱。但1949年蒋介石倒台后,他立刻逃到法国,不管蒋介石怎么喊,他都不肯回来。
“共富贵容易,共患难难”,宋子文跑得快且果断,宋美龄对此感到无奈。1953年,国民党气急败坏地开除了宋子文的党籍。
宋子文后来在美国安家,到了六十年代,他偶尔回台湾几次,主要是帮助国民党分析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也算是给自己的妹妹一个交代。
宋子良曾经是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后来转行到银行和金融领域,成为了宋子文在金融方面的得力助手。
宋子安在广东银行担任董事,他是宋家里参政最少的一个。比起三个姐姐,这三兄弟给宋家留下了更多的血脉。
宋子文家里有三位美丽的女儿,分别是宋琼颐、宋曼颐和宋瑞颐,她们每个人都长得非常漂亮。
尽管她们没有像她们的姑姑那样嫁给显赫的人物,但她们出身名门,被人称作“宋家二代三姐妹”。
宋子良与他的配偶只有一个女儿,而宋子安则为宋家抚养了仅存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宋伯熊和宋仲虎。
从这一代起,宋家的人越来越多,但再没有从政的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长大,所以亲戚之间感情比较淡薄,交流也不多。到了宋美龄晚年的时候,也只有宋仲虎经常去探望她。
宋伯熊后来长期住在纽约,从事财经工作。而宋仲虎在MBA毕业后,创办了一家矿泉水公司,在当地算是有名的品牌,生意做得挺不错。
宋子文的三位女儿出嫁后,只有冯英祥和冯英翰在美国成家生子。宋子文晚年特别疼爱外孙冯英祥。
冯英祥被跟踪,外公接到电话,立刻带着枪赶了过来。宋子文对外孙疼爱入骨。
2006年,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关于“宋子文与战时中国”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作为宋家代表,冯英祥先生在大会上做了开场致辞。
让人感叹的是,宋家的后代在海外生活多年,已经不会说中文,只能用英文发言。不过,四大家族偶尔还有一些私人的聚会,这都是冯英祥每年努力促成的。
孔家悄悄发家致富
作为孔子的后代,孔祥熙当上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后,却完全忽略了“以民为本”的家训。
尽管他改革了民国的货币制度,确实促进了我国早期银行体系的建立,但他在任期间的各种贪污行为确实受到了批评。
在他掌权的时候,老百姓的税越来越重,实业家也被他剥削得很厉害。相反,那些官商却对他歌功颂德,让他更加纵容这些害群之马。
到了币制改革的后期,经济一团糟,恶性通胀爆发。这位财政部长不但没有想办法救市,反而带头用“旧法币”换美金和黄金,囤积居奇,高价转手,赚得盆满钵满。
他的贪心让他名声扫地,连妹夫蒋介石都不再相信他。到了1944年,他干脆辞去了所有职务,回家成了一个悠闲的富人。
到了1947年,看着国民党越来越不行了,孔祥熙就带着抢来的大量财富,全家搬去了美国。
他和宋霭龄的四个孩子都是生活在富裕环境中长大的,女儿孔令仪每天早上都要喝燕窝,吃点心时还要从香港空运而来,衣服更是每天换一套,从不重复。
这位小姐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果断拒绝了“西北王”胡宗南,选择了与弟弟孔令侃的同学陈纪恩自由恋爱结婚。
为了这个跟孔家门不当户不对的男人,即使孔家把陈纪恩调去美国,她还跟着私奔,在邮轮上两人私定终身。
这样的爱情也比不过婚姻中的琐事,两人离婚后她又嫁给了黄雄盛,但一直没有孩子。
孔令仪成了孔家的顶梁柱,因为孔家的财产都转移到了海外。她成了实际上的大管家,资产太多了,不得不请专业的财务顾问来帮忙打理。
孔令侃和他的姐姐一样,也爱上了家里人都不同意的人。他的妻子白兰花比他大17岁,而且是再婚。后来,他们一起去了美国生活。1992年,孔令侃独自离世。
孔家最头疼的就是他们的“小霸王”孔令伟,这个女孩不喜欢女孩的打扮,总是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出现在大家面前。
孔家的有钱有势也让孔令伟变得非常骄纵。有一次,蒋介石派专机去香港接一些名人来访,孔令伟为了让她的小狗和仆人有单独的座位,竟然把其他客人赶下了飞机。
凭借孔家的背景,她面对蒋介石的责备毫不害怕,直到去了台湾之后,这位千金小姐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她成为了士林官邸的管家,并且还要处理圆山饭店的日常事务。宋美龄姨妈非常欣赏这个活泼的女孩,常常带她一起出行。
孔令伟虽然性格强势,但她的头脑确实很灵活。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在困难时期赚取了大量的财富。1994年,她没有留下子女就去世了,她的姐姐孔令仪继承了遗产,光是遗产税就需要支付1.5亿台币。
孔家四姐弟中,唯一传下男丁的是孔令杰。他的儿子孔德基于1864年出生在美国。作为孔家最后的继承人,孔德基如今肩负起管理家族庞大财产的重任。
孔德基在美国长大,孔家的财产记录全是中文。他现在必须不断学习中文,才能看懂家里的财产到底有多少。
在四大家族里,只有陈家没有和其他三家联姻。不过,在民国时期,陈立夫和陈果夫的名字还是很出名的。
“蒋家的天下被陈家的党占据了。”
陈家兄弟是蒋介石的重要助手,他们成立了国民党中的“中央系”派别,并且建立了与“军统”齐名、同样名声不佳的“中统”组织。
中统做的最成功的就是蒋介石喜欢的高压政策。中统经常出现在机关、团体、学校等地方,对党内舆论的管控非常严格,对于我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也没有放松。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统改名为党通局,似乎变成了蒋介石忠实的执行者。
实际上,陈家兄弟控制了国民党内部的最大派系,还掌握了中统这个情报重器,他们已经在国民党内掌握了话语权,因此有了“陈家党”这个说法。
但是,相比于其他三个家族,陈家家底最薄。陈立夫和陈果夫在蒋介石败退后,因为政见不合被赶出权力中心,家族从此没落。
1959年,陈果夫去世了。在他临终时,医药费是由陈立夫写信给台湾交通银行,请求蒋介石特别批准了五千银元来支付的。
陈果夫没有后代,为了让哥哥的血脉延续,陈立夫把自己的大儿子陈泽安过继给了他。陈泽安成了陈家最有名的后人,是一位在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陈立夫一生都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但晚年却被政治抛弃。他和家人移居美国后,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孔祥熙低头借了两万美元。
靠着这笔钱,陈立夫成了美国一家养鸡场的厂长,养了五千多只鸡。每天一睁眼,他就得给鸡喂食、捡蛋……各种事情繁杂劳累,陈立夫和夫人一起亲力亲为。
陈立夫在美国有不少老朋友,每当他们前来探望时,他都会带他们参观自己的养鸡场。那里的气味十分难闻,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昔日风光无限的陈立夫现在的日常生活。
陈立夫直到1961年都居住在美国。因为老父亲病重,他返回了台湾,并在那里安顿下来。从那以后,他一直怀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心愿,努力工作直到生命尽头。
陈立夫晚年仍然担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活了101岁,2001年才去世。
陈立夫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只有一个留在台湾生活,其他人都带着自己的后代一起去了美国,成为最早“下凡”的四大家族之一。
与他们出名的前辈相比,陈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已经不再享有昔日的荣耀。他们很少与其他家族来往,早已习惯了靠自己努力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解放后,人们常用“军阀、商人、投机者和特务的联盟”来形容“四大家族”。这些家族趁着抗日战争的机会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在这百年的光阴里,他们的后代却目睹了家族的衰败。
四大家族是历史的产物,他们的后代没有像祖先一样继续从政,这或许也是时代的选择。毕竟国民党退守台湾后,这些家族的名声一落千丈,他们的后代几乎失去了从政的资本。